Monday, December 31, 2012

《人生如戏》>>30/12/2012《莎士比亚的妈姓什么?》周嘉惠

《莎士比亚的妈姓什么?》>>>周嘉惠

人生最恶心的事,莫过于不得不去忍受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语或行为。

近来在现实中最经典的恶心表演,莫过于彭亨州务大臣拿督斯里安南耶谷扬言,若马华公会在来届全国大选输掉文冬议席,他将会割下耳朵并跳下彭亨河。或许事后发现人民对他跳河割耳的诺言过分感兴趣,并有信以为真、以致可能影响选情的趋势,随即反口表示自己绝不会去当勇除三害的周处,跳河云云,只是修辞手法而已。

看来本国果然是卧虎藏龙,连在公共场合比中指的“领袖”也能谈修辞,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教育制度似乎还没彻底摧毁国民的文化修养,真是可喜可贺。什么是修辞学?不知道而又有兴趣知道的读者,请上网去百度一下。

修辞如果运用得当,对话语的表达可产生加分的效果。譬如驴和马生下的孩子是骡子,同一只动物,你既可以称它着“半驴”,也可以称其为“风一般快的骏马的女儿”,效果有天渊之别。这个例子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1405b25),我只是随手借用。

就一般情况来说,把骡子叫“半驴”多少带有贬低的意味,而“风一般快的骏马的女儿”则毫无疑问是带有褒义的说法。不论是贬义或褒义的修辞手法,实际上都只是一种希望说服某些人的方式;这其中可能显示了发言者说服听众的能力,当然也首先表明此番言论是具有某种意图要说服听众的。

如果以能力来考量,“跳河割耳”表达的是什么水平的语言说服能力?其粗糙的程度恐怕跟大臣先生过去公开比中指、怒骂记者“笨蛋”的经典画面不相上下;本人以为,匪气实在说不上是一种“能力”,你认为呢?

如果尝试考虑其意图,那原该是政客的拿手好戏,政客为了达到目的不顾民意、是非而口不择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大臣先生这句耸人听闻的名句,按正常逻辑推测,其意图无非是要长己方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可是随后的反口不认账,把原就没有正义与真理,唯有利益的算计和权衡的嘴脸,从不可一世的包装,在霎那间让人一览无遗其真实的猥琐形容。

事实上,即使再崇高伟大的目标,暗藏的意图总是“见光死”的,一旦曝光就算彻底失败了,这也说明为什么事后大臣显得如此灰头土脸。

莫名其妙的言语或行为之所以让人恶心,主要在于很多时候我们还真的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勉强忍受那些表演。然而,只要是身家性命不至于立刻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我个人会选择向恶心的对方抛出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妈姓什么?”连莎士比亚姓什么都不是路人皆知了,更何况他妈?这一招有很高几率足以弄僵现场气氛,让鬼话无以为继,然后在对方目瞪口呆之际扬长而去。

有些人真是不值得为他浪费生命的。

30/12/2012 《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