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7, 2009

专栏《人生如戏》>>27/6/2009《古老神话的现代启示》周嘉惠



《古老神话的现代启示》>>>周嘉惠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的故乡,而众多象征意义浓厚的神话无疑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当时流传的关于英雄和诸神的浪漫传说,尽管经历了数千年岁月,那些古老形象的幽灵依然四下飘散,存活在我们周遭,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老神话之所以得以存活至今,应该主要归功于其所荷载的信息,尽管带有粘合力,却没有任何束缚和强迫的特点,反而提供了一种无可辩驳的确信的基础,长久以来继续吸引着人们尝试理解它蕴涵的元素。

在古希腊的神话世界中,西西弗斯因为泄漏了众神之王宙斯的黑暗秘密,因而被判处把一块巨石昼夜不休地推上山顶。到达山颠时,石头因为本身的重量又不断从山顶滚落下来,然后一切从头来过。古希腊人认为,这种无用、无望又无止境的徒劳苦役,是一种最可怕的惩罚。

这个神话呈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全身绷紧竭力推起一块巨石,令其滚动上陡坡,面颊紧贴着巨石,肩膀承受着布满泥土的庞然大物,脚垫于其下,用两臂张开撑住,一步步往山上挪移。目的地到达后,西西弗斯看见巨石仅一会儿功夫就滚下山去,他得再度回到山下把巨石推上山顶。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我们来说,或许会认为这个西西弗斯的神话既陌生又无聊。

每次瘟疫发生就会让人忆起,并从故纸堆中找出来回锅一次的法国作家卡缪(他的其中一本成名作品:《瘟疫》),不无阿Q地认为“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即足以充实人的心灵”。西西弗斯的命运虽然状似悲惨,但只要他是有意识地洞察现实,无能为力却又继续反抗,那微妙的有意识的一刻,恰是一种精神胜利的时刻。卡缪赞道:“没有轻蔑克服不了的命运!”只要断定了“一切皆善”,不可避免的命运就可以被轻蔑,所以应该设想,西西弗斯其实是幸福的。存在主义在这里根本就是重新包装的阿Q精神,跟原谅“小子打老子”的自我安慰无二。

卡缪对西西弗斯神话的解读,不禁让我联想到最近发生在国会的一件事。当资深议员卡巴星在国会要求一个道歉时,得到的答覆是需要道歉的事实依据不存在,反而是他应该为自己的无中生有行为道歉。或许我跟卡巴星一样年老色衰、记忆不再,居然对一些过去不算太久的事情也“不约而同”地弄错了。然而,年华老去的悲惨命运,就跟不由自主地与风车作战、反复推巨石上山一样,又岂是任凭一句“轻蔑”就可以了得?那不是风凉话,还能是什么呢?

当俄耳浦斯一路闯到冥府把心爱的妻子欧律迪刻拉出黑暗,急不可耐地要在阳光底下好好看一眼,便忘了诺言回过头,结果看到她永远消失在自己眼前。我相信,对于卡巴星先生而言,至少在那一刹那,“一个马来西亚”的神话跟古希腊俄耳浦斯冥府救妻的神话,两者的相似度可能高到爆灯。

那天当卡巴星在国会殿堂被反将一军,他面对如此反高潮时刻的感受,恐怕只有马来西亚人可以理解,也只有马来西亚人可以形容。在我所认识的语言之中,真的没有比“被炸到”更传神的形容了,若再缀以台湾时下的流行说法,那就成了相当完美的“炸很大”。老先生被炸很大,除了血压升高,卡缪难道还会认为竟有什么“幸福”可言?噫!

顺带说一句,西西弗斯犯下的罪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告知前来诉苦的河神,实际是宙斯诱拐了他失踪的女儿。且不管宙斯拐骗过多少良家妇女,用今天的话来说,西西弗斯正是一个百分百“破坏领袖形象”的现行犯,活该他受天谴!
延伸阅读:
1.《神话与政治之间》,[法]Jean-Pierre Vernant著。
2.《西西弗斯的神话》,[法]卡缪著。

27/6/2009 《南洋商报》《南言》版

附:1987年,根据不正确的记忆,今天的马来西亚首相,曾经举着马来剑高喊:“让华人的鲜血来清洗这把剑!”另,根据不正确的路边社消息,马来西亚现任首相跟宙斯一样是个色鬼。我必须强调,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讯息!

Tuesday, June 23, 2009

《再谈“科学的哲学”》>>黄能世


费耶阿本德


《再谈“科学的哲学”》>>>黄能世

如果科学的基础就是哲学,那么哲学是否就是判断“科学就是真理”的标准?这是在八方回响专栏《科学的性质》一文中所延伸出来的问题。作为一种有意义和促进知性的探讨,这一议题是值得再延续和发展。但文中设定的“科学的哲学”这一探讨方针并未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揭示,反之错置和模糊化了问题的方向。

如果“科学的哲学”就是判断“科学是否真理”的标准。那么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哲学”和“科学哲学”有区别吗?前者指的是具有‘科学性质的哲学’而后者指的则是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用英语来表述就能把问题看的更清楚: scientific philosophy和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研究的是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的活动,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认识论,科学的逻辑结构和科学发展的规律等等。指的是透过哲学对科学这一现象本身的研究和反思。

而“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说的是哲学本身的科学性而非关科学本身。因此用不是作为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的哲学”来作为判断“科学是否真理”的标准,讨论在一开始就设置了在错误的起点上,试问如何不把问题模糊化并且导致一般对科学的误解?

既然《科学的性质》一文期望透过“科学哲学”(而非科学的哲学)证明“科学就是真理”。那么“科学哲学”对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是否证明了“科学就是真理”呢?答案很显然不是。

经过科学哲学对科学本身的研究和省思,发现了科学原来有科学的局限性和相对性。科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是普遍必然性的绝对真理,其真理是有限性的。过去一种以科学至上,科学就是真理的看法,随着现代科学逻辑实证主义的崩解而式微。后起的波普尔的科学的“证伪”,库恩的“科学的历史性”以及费耶阿本德的“科学的多元性问题”更说明了科学体系本身所包含的不“科学”的矛盾窘境。

最后,我们无法认同“科学就是真理”的定义,因为“科学就是真理”的预设并不能担保科学自身的矛盾性,毁灭性和破坏性。反之我们绝对不会怀疑真理的科学性。因为真理的科学本身就具备了担当自身的真理性。回到更源始的起点,何为真理?

Thursday, June 18, 2009

《真理是什么?》>>胡亚生

《真理是什么?》>>>胡亚生

近来看了好多篇你来我往的所谓“知性”讨论文章,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我可是越看越气闷。

大家的焦点到底是什么?一开始针对“科学是不是真理”的争论,但后来不知何故,好象顾左右而言他,又好象避重就轻,似乎完全忘了最初的焦点所在。没有焦点的讨论,算得上什么“知性”呢?大家都把焦点放在“科学”身上,但什么是“真理”?没把“真理”的定义厘清,那是不是成了没有交锋的自说自话?没有交锋的辩论赛很无聊,没把焦点弄清楚的讨论,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真理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不论面对的是日常生活、“知性”讨论、抑或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没有真理等于没有了标准,没有了标准还不成了乱七八糟的场面?
所以,依我个人浅见,盛琼荣君应该讲清楚他对“真理”下的是怎么样一个定义,周嘉惠君也不能以“真理就是具有普遍性、‘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样一句老话敷衍了事。套句台湾政论节目喜欢说的话:请各位“说清楚、讲明白”。

假如各方打算这样虎头蛇尾、草草了事,虚幌两招就绝尘而去,那还真是印证了柏拉图“在大放厥辞以后,打算走开”的说法了。参与讨论的诸位,难道不觉得这样是很愧对读者的吗?报章上的评论文章,假如期待有提升到“知性”水平的一天,评论人应该对自己有点起码的要求才可能成事。

诸位,任重道远啊!

专栏《人生如戏》>>18/6/2009《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周嘉惠

《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周嘉惠

瓜登的苏丹米占再纳阿比丁体育馆顶盖坍塌后,次日一大早就收到电邮宣称找到了肇事祸首,原来是日本咸蛋超人的对手龙虾怪兽的杰作。

显而易见的,如今国人甚至连等待有关部门调查结果的兴趣都没了,彻底的意兴阑珊下,用电脑软件制造一个让大家还可以相视无言、苦笑的小趣味。这意味着什么?政府实在很应该好好去仔细体会一番。

一个人对自己切身的事老是漫不经心,往往造就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契机。一个政府对人民切身的事,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态度,日子一长,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难免让人民怀疑自己是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幽默地接受可悲的现实,显然是更有益身心、实际的心态。当如此无可奈何的心情形成一种集体概念,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悲哀的。

荣格(Carl G. Jung)曾指出,“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黑暗的存在点燃一盏灯。”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对人性价值的期许,显然跟我们对鄙国政府的信心完全不成比例。“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假如我们认同荣格的这个观点,那按照逾半个世纪以来的观察后总结,我怀疑都穷凶恶极到牙齿掉光的地步了,难道竟还有什么人格可言?经常为了图一时的耳根清静而牢牢掐着言论自由的脖子,愚民政策体现的其实正是一种根本的堕落。

再迷人的谎话,总有不再吸引人的一天。原就不见得是特别高尚、有智慧的“多数”,怎么就能够以单纯的数目优势作为欺压少数的借口,让“少数”长期违背理性与良知地凡事逆来顺受、息事宁人?我们想问,这些并非天生就活该受奴役、低人一等的“少数”,还算不算是公民?算不算是人?那叫民主?那是不折不扣的暴力欺压!真理可能不见得总是人人都想要的日用品,而且“大多数人”也不成为什么道德实体,于是,在没有可行的社会制度框架之下,我们唯有冀望予每个个人的良知,拒绝顺从“大多数”的暴力与无知,不为任何事物随意定出低三下四的标准。

美国的《独立宣言》有这样的一段:“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是的,我也清楚我们并不是美国人。但是,理想永远都是高标准,请大人先生们少再拿食人部落来作比较那么没出息!照着美国这面两百年的老镜子,镜中有浓浓的虚幻感觉,我们似乎是自己的陌生人。

或许,马来西亚并不完全单纯的是个谎言,而只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失望。当然,如果没有希望,是不会失望的。

努力了半个世纪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更好的政府,而且是立即拥有!容我从《公民抗命》这篇讲稿中,拾作者梭罗(Henry D. Thoreau)的牙慧:“让每一个人都表明,可以赢得他的尊敬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这样,也就为拥有这种政府迈出了一步。”

马来西亚的公民们,这是大家都有的义务啊!

留言:科学与真理的讨论,在本人博客持续进行中,欢迎供稿,不设稿酬。

18/6/2009 《南洋商报》《南言》版
附:
(他们)说美国是个谎言,因为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如此遥远。他们错了。美国不是一个谎言,是一种失望。然而没有希望,则不会失望。
----- 《我们是谁?》 塞缪尔 亨廷顿

Thursday, June 04, 2009

《批评、讨论与相对主义》>>周嘉惠

《批评、讨论与相对主义》>>>周嘉惠

布莱基君先读了文本才来讨论蒯因的相对主义(《科学、真理与相对主义》,6/5/2009),而且态度平和,不流于意气之争,为报章上有意义的知性讨论立下良好榜样。这种精神首先就该给予充分肯定,套句孔子的口头禅,那是“始可与言诗已矣”。

引用蒯因的观点,是为了点破“科学就是真理”这种斩钉截铁、没有回旋余地论调的迷思,并不代表我个人就是蒯因的忠实信徒。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言,坚持己见的相对主义,就不可能去进行理性讨论,而没有理性的讨论,也就意味着将不会有理性的选择。然而,一再强调蒯因的相对主义,完全可以视作一种批评性讨论的手段,实际上我并不企图为相对主义证明、辩护或确立些什么。相对主义在这里成为我使用的工具,用来检验“科学就是真理”的观点是否合理。假如这个工具最后成功动摇了“科学就是真理”观点的基础,让大家看到还有其他更为可取的潜在结果与选择,那基本上就算完成批评性讨论的任务了。

波普尔的论文《框架的神话》也指出,这种批评性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理性讨论。不同的是,它排除了一般讨论“必须具有辩护,具有证明或论证,具有由公认前提进行的逻辑推论的特点”。换言之,它的目的在于除谬。把错误的个人偏见去除,最终目的还不就是为了让大家更接近真理吗?

至于相对主义本身,也不尽然就有如波普尔所批评的那般一无是处。当工业社会分工带来齐一化,加上科学的日益理性化和神圣化(甚至传来了“科学就是真理”的呼声!),难免带来种种教条主义与经验论的弊端,乃至以为所有科学的成就和人类的进步都应归功于理性,并企图以此来压制对立的思想和主张。而破坏理性、迫使理性告别的主力之一正是相对主义;它以丰富的内涵更公平、宽容地对待各种不同的传统、思想、理论和文化,使百花齐放的多元成为可能。当然,限于篇幅,这只能是有点过分简化的说法。

科学不是不好,理性也不是不对,但不假思索、不由分说的单元论、绝对论、教条主义,则是我个人坚决反对的。

30/5/2009 《南洋商报》《言论》版
附:编辑宣布这一个讨论到此为止,我们就以这一个博客为平台,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