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人生如戏》>>13/02/2011《半杯水》周嘉惠

《半杯水》>>>周嘉惠

半杯水在乐观的人眼中,见到的是半满的杯,显现在悲观的人面前的则是半空的杯。这个例子常被人引用,并做出各种各样的联想、诠释。

这半满和半空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似乎没有,二者之间甚至连“一线之隔”也不存在,那完全是同一条水平线。但似乎还是有区别的,那“一念之差”,却是一道永远无法化解的鸿沟。

假如采用这个半杯水的例子,来理解执政党和在野党看待社会现象的态度,会让我们恍然大悟,何以对于同一件事情,朝野双方竟会得出如此南辕北辙的结论。

执政党显然认为自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政绩起码是杯半满的水。虽然不乏自知之明地承认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今天国民的生活素质比起1957年,难道不是大大提高了吗?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有鸡吃,今天随时随地爱吃就吃;以前家里有辆牛车已算是件相当神气的事,如今“有汽车阶级”比比皆是。(有位前同事的祖母早年拥有三辆牛车,替人从安邦地区把货物运往约15公里外的吉隆坡市中心,据说当年被视为运输界女强人!)

这些难道不算是生活素质提升的“证据”吗?由于把现实看成半满的杯,难免有一些修养不够的政治人物会忍不住以“恩人”的身份自居。幸抑不幸且不论,“恩人”多是执政党成员,倒是有目共睹。在他们心目中,任何有良心的国民都应该对他们的“贡献”心存感激。一旦国家有难,大家都理应争相把床底美禄罐内的金器捐出“救国”,就像泰国人那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感恩表现,不过我们这里的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美好。

在野党成员也有因为“曾经为你们坐牢”或付出其他个人代价的种种牺牲,而产生的“受难者”悲情。这跟“恩人”心态相差不远,同样是认为自己付出良多。“受难者”假设有朝一日执政,是否会摇身一变成为“恩人”,主要取决于个人修养与其参与政治活动的真实动机。需知不论抱着受难者或恩人心态,最后总都是期盼“补偿”、“打赏”,或“感恩”的。倘若对这类政客寄予厚望,显示脑袋严重进水,很危险。

在野党与一般国民因为把现实看成半空的杯,以致认为一切都还有太多的进步空间。独立至今国民收入确实是增加了,但物价提升的倍数是多少?政府不愿说明没关系,其实听老人家话当年也会有点感觉。大家拼了老命筹钱买车,上网一看,原来价格比外国的贵,素质比外国的差,教人心理如何平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没错,但也请别老拿食人部落比较来安慰大家。大家都明白先进国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但是今天我们真的没耐性再等两百年。

国民要求更美好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事,并非贪得无厌。在野党不必自我陶醉人民永远与我同在,执政党也不必视群众为仇敌。

如上述,从半杯水就可以理解朝野两种迥然不同的心态。两者因为观念分歧,所以永远都像是鸡同鸭讲,无从沟通。天真地幻想一下,假如双方同时换个角度,在野党心平气和地以半满的同情眼光看待现实,执政党心甘情愿地以半空的视角谦卑地自我评估政绩,则社会的和谐、进步必然可期。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政治人物有这样的智慧与肚量吗?哈!哈!哈!你说呢?

13/02/2011 《南洋商报》《言论》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