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4, 2008

变质话语的检验>>周嘉惠

变质话语的检验>>>周嘉惠

牛奶是否仍适合食用,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日期的指示。假如不放心,还可以学习神农氏的精神浅尝一小口,看它是否发酸、发臭了?

话语有时候也会象牛奶一样变质。一旦言语变质,它不是发酸,而是变成了谣言、流言、谎言。原因有多种可能,可能出于妒嫉心理,可能出于报复心理,也可能就是纯粹的嘴贱、唯恐天下不乱,总之动机花样百出,这里只略举了其中常见的几种,余不一一。

《谣言止于何处?》是笔者在2001年1月19号发表于《言论》版的一篇短文。当时就对谣言的危害之深感到忧心,却因“智者”不易寻,唯有眼睁睁的看造谣者横行,任他配合一群闲人、浅人兴高采烈的在台上唱戏,而被中伤者、被愚弄者徒落个蹲在台下叹气的份儿。伤怀之余,亦无可奈何,故有“谣言止于何处?”之苍凉一叹。

在大选即将到来的时刻,变质的话语总是特别多。国家的主人翁纷纷滔滔不绝的发言,说话内容往往似是而非、真假难分,听在耳中却又窝心得很,似乎人人都在一夜之间感染了昂山素枝、曼德拉、德丽莎修女般的伟大情操。我们哪有什么能耐来分辨这些听在耳里、甜在心中的话语是否变质了呢?

《荀子·大略篇》有这么一句话可供参考:“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乎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当一句话让人生疑的时候,怎么办?荀子的建议是:用当事人从前做过的事来做对照,以最近做的事来检验,再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看它合不合人性?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智者”指的正是荀子这种类型的人物。

亚当斯密除了是“经济学之父”,更是一名对道德伦理有深入研究的哲学家。对于流言,他主张不继续“转述”,这样谣言才能被制止。对于那些不以品行,而企图靠一张嘴来支撑其社会地位的人,即使我们不能制止他们的继续横行,起码我们应该做到任何“教养良好”者都做得到的事,即犯不着象那些到查宫吃沙爹的群众那样,边吃还边赞叹,太没出息!

希望荀子与亚当斯密的见解能够帮助大家检验话语是否变质,以及如何面对这些变质的话语。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对于诸位积极争取出位者,罗兰巴特有一句“这缄默者真是个精灵”的话或许可以共勉之。啊!真对不起,提什么罗兰巴特呢?真是幽默过度!是我错!是我错!请继续!请继续侮辱我们的智商!

22/02/2008 《南洋商报》《言论》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