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周嘉惠
除非是心理有问题,又或者有什么特殊目的,一般人总都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行事。这原应该没什么好争议的,正常情况下,谁又会故意去做连自己都不认可的事呢?
譬如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一直都在灌输一种观念:“诚实”是做人的道德原则。可是,为什么事实上却有这么多人说谎呢?假如是心理变态,那没话说。假如不是心理变态而又刻意撒谎,背后必另有目的,而且说谎者还得首先说服自己谎言是“善意”的,或“成大事不拘小节”之类,因此说谎纯粹是“牺牲小我”,为的是“完成大我”。
依我国的惯例,经常有起争执的两方人到各类宗教场所斩鸡头或发誓以求清白。事实只有黑白两面,非此即彼,但双方各执一词,且都信誓旦旦,这又作何解释?可能性有二:第一,其中一方根本不是信徒,所以即使说谎也不会有任何愧疚感;第二,双方都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正确”的,因而表现得十分理直气壮。
对于这第二种情况,有一句成语可以很画龙点睛地为之说明,那就是“自以为是”。如前所述,一般人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既然如此,为什么“自以为是”这句成语却显得不那么的正面呢?
稍微想一想,原因也很简单。在判断是非时,个人怎么看都以为正确的原则,难道就真的对了吗?是非能够这样来断定的吗?我们能够假设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吗?不行的。
那怎么办呢?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为人处事,难道却要违反自己的良知,以自己都不赞成的方式去行事吗?当然不是的。“自以为是”的问题在于,我们个人的认知未必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甚至不是普遍能够被接受的。换言之,假如“自以为是”仅仅等于“自己爽”,那十之八九就真的不是正确的原则。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不经检验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大家都自以为是地生活,但实际上很多人是错得一塌糊涂的。如何避免因为“自己爽”而一错再错呢?苏格拉底的建议就是经常“检验”自己的想法,《论语》所说的“三省吾身”也是一样的道理。若要检验自己认知的正确与否,可以透过讨论、反思、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进行。
最近颜天禄在马六甲州议会以传闻向政敌开炮,相信他心理没问题,假设他背后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时间会帮助我们检验这两项假设),那他自然是因为“自以为是”才这么做的。我希望,当事人能够认真检验自己的假设,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如想象般那么正义?检验的结果如何不是为了向任何人交代,只要自己的良知说得过去即可。作为一个马来西亚公民,我真的希望我们的代议士都是奉行以正义原则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
11/07/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