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人生如戏》>>26/06/2010《部长跟谁在过不去?》周嘉惠
《部长跟谁在过不去?》>>>周嘉惠
不久前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部长(右图)跟杂货商联合会杠上。为了解决走私统制品的问题,该部坚持贩卖白糖、面粉、食油这三种统制品必须申请执照,杂货商则宁可不卖也坚持不从命,闹得不可开交。后来,事情就像许多人的预测般,“顺利落幕”,“和气收场”,喜气洋洋得就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有一种说法,和谐社会所彰显的态度就是:“服从多数人,尊重少数人,宽容个别人。”话是不错,但我个人则反对为了表面的和谐,而放弃追究问题的根源。宽容是原谅,但不是忘记,更不是失忆。这就好比下棋不能把胜利寄望在对手适时的暂时性失明或失智,社会和谐也不可能指望大家永久的集体性失忆。遮遮掩掩只会导致猜忌,所以事情总得搞清楚,老表演自欺欺人的一团和气可不是达致和谐的办法。
政府津贴白糖、面粉、食油这三种日常用品,为的是让国人受益,而不是让邻国的人民受益,尤其不是让边境的邻国商人可以借两地价差赚取更多的利润;我国还没富到可以无节制地去“益街坊”的程度。从这一点看,统制品走私确实是个应该尽早解决的问题。
打击走私的方法绝对不止一种。为了与邻国民间的亲善关系故,只携带一公斤、两公斤统制品出境作为手信或“纪念品”,在情在理都可以接受。然而,走私贩的胃口肯定要大得多,否则就不叫走私贩了。政府可以定下个人携带统制品出境的顶额,超额就罚款或充公。当然,前提是关卡的海关官大爷们愿意配合,不混淆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先后关系。我想,这应该是任何尚未失去理智的人都会首先想到的方法吧?
显然,当官的想出的办法自是与众不同、非同凡响,即推出零售执照的规定来防范走私。这是不是个可行的办法,不是本文关心的重点。我感兴趣的是,双方针锋相对时所抱态度的背后,到底是个什么心理?
杂货商的工作繁杂,并且不是一个可以取得暴利的行业,而是以积少成多的方式在赚辛苦钱。在各大霸级商场的夹攻下,传统杂货商苟延残喘之余,心情原就美不到哪里去,一旦碰上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部的新花样,加上部长大人那句“没钱赚就别卖”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闹出罢卖的风波。罢卖是一种敌视的行为,敌视是因为愤怒,而愤怒是因为觉得受到冒犯。当一个人发怒时,他会企图让对方痛苦,其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冒犯者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罢卖就是这种希望下的行动结果。
另一边厢,部长大人久坐冷气办公室,或许有点不知民间疾苦,又为了摆官威说了些未经大脑的话,不料却因此惹来一群刁民的对抗,心情指数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当怒气不是对某一个人,而是对某一种人发作时,产生的效果就不是敌视,而是憎恨了。愤怒往往意在造成痛苦,憎恨则意在造成灾祸;愤怒的人希望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愤怒,而憎恨的人根本不在乎对方如何感觉,他想的只是如何毁掉对方的存在。
在副首相插手斡旋之前,部长大人对杂货商所表现的强硬态度显示的究竟是愤怒?还是憎恨?大家不妨翻出旧报纸,回忆一下事情的发展经过,然后自行下判断。
当我们的目标是解决走私问题时,部长大人摆出这么大的架式,到底是在跟谁过不去呢?我真的很好奇!
延伸阅读:关于敌视与憎恨区别的分析,可参考亚理斯多德所著《修辞学》,1382a的1至19行。
26/06/2010 《南洋商报》《南言》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