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07, 2012

6/6/2012 《回应〈何谓‘无知’〉》>>知足

《回应〈何谓‘无知’〉》>>>知足

關於周嘉惠君回應筆者文章說:“試問作者連表明立場的勇氣都欠缺,是否認為自己還頗為‘有識’?”對於這一點,筆者想表明的是:事後,相關助教說鄭丁賢寫的評論如“剪貼”般似的,顧名思義就是抽取新聞報導的某段文字拼足而成。

這句話聽了會令人貽笑大方吧?甚麼叫“剪貼”般似的?從哪點可以證明呢?助教也無從舉例證明!不但如此,助教還說明:“我們要學就學最好的,要比較就比較最好的”這句話不是說明了鄭丁賢的評論比不上那些著名評論家嗎?

無可否認,筆者贊同周君所說的“每個寫評論文章的作者,都有自己設定的讀者群,誰也別想一網打盡。”但是,在課堂上,助教不是應該教我們如何去學習諸位評論者的可取之處嗎?無論是哪位評論者,助教不是應該一視同仁,逐個分析,這樣才是對他們公平,不是嗎?既然我們都是在學習,為甚麼龍應台、陶傑的評論作品助教可以向我們點評優劣之處,到了鄭丁賢的評論作品時,卻一概而論,彈的多,讚的更甭提!

助教應該保持中肯,至少告訴我們除了欣賞陶傑、龍應台的評論作品以外,本地的評論作者如鄭丁賢的評論作品也有他的可取之處,那不是更好嗎?難道鄭丁賢的文章真的如此糟糕?

另一方面,也許筆者用了“無知”這個字眼似乎對助教不敬,周君說留“口德”來得貼切。對於這一點,筆者願意接受,也自認似乎過份了點。原因無他,因為周君說了一句令筆者深思的話語:“學問千古事,文章亦為千古事,如果心態沒把握好,只因意見不合、立場不同就七竅生煙,事後馬後炮,最終可能就是學問做不好,文章寫不好,做人也不高明。不過,那也不是無知,只是不智。”

但是,筆者不苟同周君說我因為發表了這篇文章似乎有欠尊師重道。筆者想澄清的是,我是針對當天上課的情形純屬發表個人的淺見,並無對助教有不敬之處,何來沒尊師重道呢?

6/6/2012 《星洲日报》《言路》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