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快乐》>>>周嘉惠
西方的公主与王子童话常以“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作为结束,用英文来表达则是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也就是说,happy被翻译成“幸福快乐”。过去一看到happy就直接联想到“快乐”,后来才知道原来英文把幸福和快乐都称为happy。
幸福与快乐是同一回事吗?乍看之下仿佛是,细想又觉得不是。若以上面那个句子为例,整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他们从此过着既幸福又快乐的日子”。幸福与快乐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区别在哪里?
这两个词不查字典大家也应该明白意思。简单来说,“快乐”的时候会让人发出笑声或至少笑容满面,而“幸福”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欣慰感觉;两者有着内敛和外显的不同。
几年前读到美国《独立宣言》的这一段文字:“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中英版本一对照,方才恍然大悟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其实是“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快乐”。诚然,“追求幸福”才符合《独立宣言》的架势,“追求快乐”实在比较像是夜店的广告修辞。2006年的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原来是在表述实践美国精神的真实故事,想通这一点,不免对这部电影另眼相看。
提到幸福,不禁想到报上经常提的“幸福指数”,英文其实叫better life index,这样翻译感觉或有再推敲的空间。新加坡剧作家Haresh Sharma的作品Fundamentally Happy被译成《本质上快乐》,若从内容来看,依愚见译成《本质上幸福》恐怕更贴近男主角的心境。
可见将happy当作“快乐”解释并非我个人的认知而已,问题是为什么?按常理推测,快乐是外显的感觉,笑容满面的表情相对常见,一般人自然比较容易联想到那里去。
“幸福”却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渴求”又有样本看吗?没有。幸福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定标准,幸福更没有一定的“长相”,我们难免感觉比较陌生。
近来政府接二连三颁发各种名目的援助金,成功领取援助金的人当然开心,至于他们会不会如预期般的感恩戴德?目前只怕还言之过早。社会上更多人脸上笑嘻嘻,有助于营造温馨的氛围,当然不是坏事。幸运儿在领钱当下自然是快乐的,但这种久久一次的快乐,最终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或心灵上的欣慰,即幸福吗?令人怀疑啊!虽然在援助金面前,大家都有种“对重复的渴求”,如果有人竟把这些笑脸解读为幸福的表情,这误会恐怕是闹大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说到逗人开心,不免联想到时下已经有夜店、贺岁片等等制造快乐的场所或方法,实在不劳首相去学击鼓拍拜年广告这么搞笑。至于幸福,且不说给予幸福了,我个人在意的是,政府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难道不是许我们一个幸福的希望吗?是不是炮制几句口号当希望,人民就都心满意足了呢?
突发奇想,假如有人仿效《情书》的角色在北海道雪地声嘶力竭地喊:“你感觉到幸福了吗?你感觉到幸福的希望了吗?”过后让镜头慢慢拉回来,当事人的表情肯定比什么幸福指数都更有说服力!
24/02/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