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人云亦云》>>>周嘉惠
5月5日的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即将到来,老牌执政党的命运如何?我们且等着瞧。不论国阵继续执政,抑或被推翻, 5月6日的早上毫无悬念就像海明威1926年的小说题目那般:《太阳照样升起》。选战过后的空气可能令人感觉清新一些,除此之外,新的行为秩序即使有机会发生,总需要时间来建立,别指望一步登天。
竞选期间的乌烟瘴气,主要来自朝野候选人互相攻讦的选举语言,其次来自选民的人云亦云。广大选民如果大家都能够自我检讨人云亦云的习惯,减少没营养的废话,或许有助于整体选举文化的提升,甚至进而改变往后候选人的格调。若能如此,则选举不再是充斥负能量的政治零和游戏,那不是很好吗?
投票没错是国民义务,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义务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投票义务是身为国民一种道义上应尽的责任。这就像奉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做了通常没奖可拿,不做肯定挨骂。
同样是国民义务的纳税,可从来没有听过“神圣”的说法。即使不逃税,缴所得税时你会觉得自己正在履行着一件神圣的国民义务吗?不见得吧?那为什么投票义务却被渲染成“神圣”的行为呢?我去投票,就像我去纳税,或者上完厕所冲水一般,该做的事就去做。如果有谁要为这些事兴高采烈那请便,但别用“神圣”的帽子强迫大家一起头疯。
有些政治人物因为个人表现或际遇而被冠上各种各样的外号,譬如拖车姐、九命猫等。外号在口耳之间流传,在网络上流传,传统媒体往往也跟进。外号的好处当然是方便记忆,坏处则是当事人被一时一事定调,从此难以翻身,尤其当某些外号带有负面含义时,这并不公道。
还有一种外号来自外形。个子小而口才了得,不用犹豫了,肯定是“小辣椒”。冯宝君是小辣椒,张念群也是小辣椒,李继香还是小辣椒,也不知道行动党还有没有其他小辣椒?她们个子可能不大(我没见过),口才可能很好(我没听过),但人家有名有姓,就直接叫名字嘛,否则倘若有朝一日中年发福,那时候是不是要改称“大辣椒”?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国人这么喜欢凭外貌取花名,我常纳闷为什么没人把前巫统妇女组主席拉菲达称为“灯笼椒”?
近来听到的最无聊废话,莫过于当下居然还有人起哄要别人组团队“加入马华,纠正马华”。做人没知识也要有常识,没常识也应该多看电视,台湾人这句流行话确实观察入微,说废话也得有点谱,不能要求别人因为你的无知而陪着一起无聊。31年前华教人士喊着“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的口号,浩浩荡荡进入政坛,结果呢?前车之鉴很清楚说明,没有基础的螳臂是不足以挡车的,不从历史学习教训,又不是有什么高见或许能够阻止同样结局的发生,仅仅不经大脑效仿那鹦鹉学舌,哗噪得只是让人感觉厌恶万分。
如果大家能够不人云亦云,凡事都稍微分析一下,同时让头脑管理好自己的舌头,不要乱说废话,试想想,在如此大环境下,那些口不择言的三流政客还有立足之地吗?至此,政坛文化想不提升亦不可得也。
我在想,这也算得上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吧?
28/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Monday, April 29, 2013
Sunday, April 21, 2013
《人生如戏》>>21/04/2013 《不完美民主的命运》周嘉惠
《不完美民主的命运》>>>周嘉惠
没有良知为基础的民主是可怕的。野心家肯定尽情发挥创意去滥用制度,以满足自己的私人目的,通常无非就是权力与金钱。野心家利用民粹百般讨好选民,将教育与传媒作为控制人民思维的工具,再透过花样繁多的洗脑工序,好让一代代人对幻象信以为真。最终极的业绩,就是引导民意坚信真相确实如此。
事实不符历史的轨迹怎么办?那有什么关系?既然胜利者掌握了历史的发言权,那么何妨委屈历史配合一下演出?有多少人去怀疑过,假如单凭殖民地派几个代表来谈判,宗主国就大发慈悲放生,合理吗?果真如此的话,你也谈判、他也谈判,不落日帝国还可能成为不落日帝国吗?然而,把竞争者一脚踢开,我方又得以正名,这样版本的历史故事不是很皆大欢喜吗?何乐而不为呢?
当立法、执法、司法全体被收编后,民主制度遂成了虚有其表的皮影戏,再无力去监督应有的民主秩序,各种掏空民主的权力结构必然逐渐形成,平等、自由、道德等崇高观念早晚从记忆中完全磨灭。《无私的艺术》中的这一句话很值得慢慢去咀嚼:“如果整个政治体系都腐烂了,而只是沦为满足私欲的口号、结党营私、享受特权、恣意专断,那么再好的民主都没有用。”
没有理智为基础的民主同样是可怕的。没有分析能力的庸众,即使你不介意永远重复从一加一讲起,他还是依靠惯性、惰性、奴性三合一的习性行事。国投反对党,州投执政党,好像不采用这样的方程式就等于犯了乱伦罪。不怕5•13再发生吗?不怕没有猪肉吃吗?不怕不能赌博吗?不怕斩手吗?不论你怎么解释都好,僵化和退化的头脑还是要发问一模一样的问题。教猪唱歌真的很无趣,你生气,猪也生气。老实说,有时候我还真的很同情那些低声下气的政治工作者,耐性好得简直像是传教士。
电影《春娇与志明》里有对白:“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看来除了人渣,人渣党也同样让某些人爱得失去思考能力。有某些人脑袋象是被灌进了洋灰,或者天生少一条筋,总之忠诚度不容动摇。当年为什么加入?今天为什么还不退出?完全不在考虑范围。我生是X党人,死作X党鬼,不论党怎么无可附加的不得人心、如何的狗皮倒灶,反正身为永久会员,最后当然还是得含泪投我党一票。孙中山可以革掉封建王朝的命,却革不了奴才们习性中的封建,所以老人家临死还在悲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假如要归纳一个结论,其实说到这里还不够明显吗?没良知加上没理智,不就等于发展中国家吗?
21/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没有良知为基础的民主是可怕的。野心家肯定尽情发挥创意去滥用制度,以满足自己的私人目的,通常无非就是权力与金钱。野心家利用民粹百般讨好选民,将教育与传媒作为控制人民思维的工具,再透过花样繁多的洗脑工序,好让一代代人对幻象信以为真。最终极的业绩,就是引导民意坚信真相确实如此。
事实不符历史的轨迹怎么办?那有什么关系?既然胜利者掌握了历史的发言权,那么何妨委屈历史配合一下演出?有多少人去怀疑过,假如单凭殖民地派几个代表来谈判,宗主国就大发慈悲放生,合理吗?果真如此的话,你也谈判、他也谈判,不落日帝国还可能成为不落日帝国吗?然而,把竞争者一脚踢开,我方又得以正名,这样版本的历史故事不是很皆大欢喜吗?何乐而不为呢?
当立法、执法、司法全体被收编后,民主制度遂成了虚有其表的皮影戏,再无力去监督应有的民主秩序,各种掏空民主的权力结构必然逐渐形成,平等、自由、道德等崇高观念早晚从记忆中完全磨灭。《无私的艺术》中的这一句话很值得慢慢去咀嚼:“如果整个政治体系都腐烂了,而只是沦为满足私欲的口号、结党营私、享受特权、恣意专断,那么再好的民主都没有用。”
没有理智为基础的民主同样是可怕的。没有分析能力的庸众,即使你不介意永远重复从一加一讲起,他还是依靠惯性、惰性、奴性三合一的习性行事。国投反对党,州投执政党,好像不采用这样的方程式就等于犯了乱伦罪。不怕5•13再发生吗?不怕没有猪肉吃吗?不怕不能赌博吗?不怕斩手吗?不论你怎么解释都好,僵化和退化的头脑还是要发问一模一样的问题。教猪唱歌真的很无趣,你生气,猪也生气。老实说,有时候我还真的很同情那些低声下气的政治工作者,耐性好得简直像是传教士。
电影《春娇与志明》里有对白:“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看来除了人渣,人渣党也同样让某些人爱得失去思考能力。有某些人脑袋象是被灌进了洋灰,或者天生少一条筋,总之忠诚度不容动摇。当年为什么加入?今天为什么还不退出?完全不在考虑范围。我生是X党人,死作X党鬼,不论党怎么无可附加的不得人心、如何的狗皮倒灶,反正身为永久会员,最后当然还是得含泪投我党一票。孙中山可以革掉封建王朝的命,却革不了奴才们习性中的封建,所以老人家临死还在悲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假如要归纳一个结论,其实说到这里还不够明显吗?没良知加上没理智,不就等于发展中国家吗?
21/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April 14, 2013
《人生如戏》>>14/04/2013 《立场与原则》周嘉惠
《立场与原则》>>>周嘉惠
几年前曾在杭州参加学术研讨会,当时正值桂花盛开的秋季,晚饭后没事做就随着几位教授一起散步赏桂。南京大学的吕效平教授对我这“国际友人”十分友善,天南地北的聊了一个晚上,后来不知怎地扯到海外是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我把中国“发达”前后的画面据个人所知尽力描述一番;他接着问,在我过去印象中的共产党是否皆为青面獠牙?我很诚实地点头。吕教授指着同行那位已年届古稀的田本相教授说,田老师十几岁就加入共产党,你看他是不是青面獠牙?田教授一生对曹禺有过“赶尽杀绝”式的研究,但论样貌只能说是慈眉善目,绝对不是青面獠牙。
那么青面獠牙的共产党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追溯起来大概应该归功于当年反共政策的成功洗脑。用现今的习惯用语,那叫着“妖魔化”。
回到大选前夕的今日马来西亚,就我个人所接触的人群而言,不是国阵就是民联的支持者,非此即彼,已没有“中间选民”这回事了。拥有各自的政治立场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许多人都在很努力地企图妖魔化站在不同立场的人。
在国阵支持者眼中,民联代表不懂感恩、乱开空头支票、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讲粗话没文化。在民联支持者眼中,国阵代表贪污、腐败、特权、喜爱偷拍三级性爱片。反正对方一无是处,只有己方同志才是爱国爱民的好人。我想,这些恐怕都是妖魔化对方后所呈现的幻象,一再重复强调等于加强剂量的洗脑工序,只会更让“自己人”信以为真,对方则认为被抹黑而更恨之入骨。
我们可以反对讲粗话,但别以为讲粗话就一定代表没文化,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以其单线思维如此一口咬定。我们可以谴责下三滥偷拍政治人物的性爱短片,不过,即使认定私德不影响大局,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同时要求政治人物更为洁身自爱一点?洁身自爱总不能说是坏事啊。一味的攻击对方,却拒绝自我反省,结果是立场鲜明,原则模糊,甚至丧失殆尽。
报上的评论文章,除了政治人物卖药膏的大作不论,一般作者都还算能够克制情绪,除了某位专栏作者,其他人尚不至于为了维护政治立场而连原则也不顾地信口雌黄。如果去查看网络上的留言,不难发现立场坚定,而将平常讲究的优良传统、文化抛诸脑后者比比皆是。有人说,华盛顿邮报的网上读者留言,还不是一样的尖酸刻薄、情绪多于思考?奇怪了,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坏的一面找更坏的榜样来遮羞?除了没出息,难道这就能够合理化自己的言行?不行的呀!
但凡选举必然只有一方中选,余者败选,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一场你赢我输的活动升级成你死我活的斗争。选举只是一时的事,重要的还是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国家的进步不能单靠己方,而是需要全民的努力。现时不顾原则地进行抹黑、妖魔化,那心中刺不会随着选举结束而自动消失,撕裂的社会要如何愈合,双方才可能重新携手合作?各路壮士们,可有想过这一层?
呼吁大家,在表明、维护政治立场的同时,也想想言行是否逾越了原则?如果思维不能超越政党,至少保留道德原则吧。
14/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几年前曾在杭州参加学术研讨会,当时正值桂花盛开的秋季,晚饭后没事做就随着几位教授一起散步赏桂。南京大学的吕效平教授对我这“国际友人”十分友善,天南地北的聊了一个晚上,后来不知怎地扯到海外是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我把中国“发达”前后的画面据个人所知尽力描述一番;他接着问,在我过去印象中的共产党是否皆为青面獠牙?我很诚实地点头。吕教授指着同行那位已年届古稀的田本相教授说,田老师十几岁就加入共产党,你看他是不是青面獠牙?田教授一生对曹禺有过“赶尽杀绝”式的研究,但论样貌只能说是慈眉善目,绝对不是青面獠牙。
那么青面獠牙的共产党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追溯起来大概应该归功于当年反共政策的成功洗脑。用现今的习惯用语,那叫着“妖魔化”。
回到大选前夕的今日马来西亚,就我个人所接触的人群而言,不是国阵就是民联的支持者,非此即彼,已没有“中间选民”这回事了。拥有各自的政治立场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许多人都在很努力地企图妖魔化站在不同立场的人。
在国阵支持者眼中,民联代表不懂感恩、乱开空头支票、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讲粗话没文化。在民联支持者眼中,国阵代表贪污、腐败、特权、喜爱偷拍三级性爱片。反正对方一无是处,只有己方同志才是爱国爱民的好人。我想,这些恐怕都是妖魔化对方后所呈现的幻象,一再重复强调等于加强剂量的洗脑工序,只会更让“自己人”信以为真,对方则认为被抹黑而更恨之入骨。
我们可以反对讲粗话,但别以为讲粗话就一定代表没文化,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以其单线思维如此一口咬定。我们可以谴责下三滥偷拍政治人物的性爱短片,不过,即使认定私德不影响大局,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同时要求政治人物更为洁身自爱一点?洁身自爱总不能说是坏事啊。一味的攻击对方,却拒绝自我反省,结果是立场鲜明,原则模糊,甚至丧失殆尽。
报上的评论文章,除了政治人物卖药膏的大作不论,一般作者都还算能够克制情绪,除了某位专栏作者,其他人尚不至于为了维护政治立场而连原则也不顾地信口雌黄。如果去查看网络上的留言,不难发现立场坚定,而将平常讲究的优良传统、文化抛诸脑后者比比皆是。有人说,华盛顿邮报的网上读者留言,还不是一样的尖酸刻薄、情绪多于思考?奇怪了,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坏的一面找更坏的榜样来遮羞?除了没出息,难道这就能够合理化自己的言行?不行的呀!
但凡选举必然只有一方中选,余者败选,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一场你赢我输的活动升级成你死我活的斗争。选举只是一时的事,重要的还是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国家的进步不能单靠己方,而是需要全民的努力。现时不顾原则地进行抹黑、妖魔化,那心中刺不会随着选举结束而自动消失,撕裂的社会要如何愈合,双方才可能重新携手合作?各路壮士们,可有想过这一层?
呼吁大家,在表明、维护政治立场的同时,也想想言行是否逾越了原则?如果思维不能超越政党,至少保留道德原则吧。
14/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April 07, 2013
《人生如戏》>>07/04/2013 《去投票吧!》周嘉惠
《去投票吧!》>>>周嘉惠
投票选举是民主制度最鲜明的外在象征,一般国家往往也以举行投票选举作为向国际社会及国民展示其民主化、现代化的成绩表。
当然,如果对世界历史有点认识,我们应该知道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已推行了民主制度,所以民主制度实在说不上是现代化,反而是一种复古现象。至于独裁政权下的投票选举,当权派获得百分百压倒性支持率是等闲事,由此可见选举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民主。更何况,即使在雅典这民主制度的发祥地,苏格拉底就是被投票决定判处死刑的。虽然苏格拉底死后,雅典民众很快就觉悟到他们的错误,当时的原告被送到被告席,但已无法阻止这个历史事件成为民主制度永恒的污点。
既然民主制度既不现代,也不保证民主,更不见得完美,那为什么多数现代国家还是选择采用这个制度?英国名相邱吉尔1947年11月11日在下议院的演讲,大概是对这个疑问最好的说明: 民主制度是在各种不完美制度中相对来说比较可以接受的(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
换言之,这是没有办法下的办法、没有选择下的选择。然而,对我国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五年才开一次的民主之花,还是我们唯一的冀望。不过,在这并不完美的制度下,此时正是各种政治糖果、甜言蜜语的盛产期,我们也许更应该在这一时刻让头脑清保持醒,力求减低事后的遗憾。
我们当然需要举例说明。
1990年10月14日新山中华公会收到柔佛州务大臣秘书的公函,承诺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柔佛古庙将永久获得保留。那是大选前一星期的承诺,随后在1991年12月29日古庙围墙被新山土地局强行拆除。当年的柔佛州务大臣,如今已贵为我国副首相。历史文物一旦被毁就找不回来了,承诺在选举后弃之若敝屣,却在民主制度下风采依旧,真是值得玩味的现象。
为人和善是好事,但唯有如此却是远远不足够的。当回锅油、鸡肉产品发现猫狗用抗生素残余的问题被揭发,卫生部长答应彻查,可是至今不见一个明确交代。是查无此事?还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查?奸商后台太硬查不下去?到底是什么?廖部长是在指望民众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忘记这些黑心事件吗?健康一旦被毁就找不回来了,可是廖部长还继续当他的好好先生,这也很值得玩味。
308让许多政坛强人一夕倒台,前国大党主席三美维鲁就是其中一人。308晚上当投票结果陆续揭晓时,有人从海外回国,海关的移民局官员兴奋地告知三美输掉了;当晚有主持人在婚宴上第一时间报告这个消息,全场鼓掌欢呼。这些人都不是和丰区的选民,但事实证明政治人物的言行其实是牵动全国人民心情的,否则无法解释这类普天同庆的场面。如今三美又自告奋勇要成为候选人,实在令人莞尔。
从这一个角度观之,这个并不完美的民主制度,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制度出现之前,还是需要保留的。至不济,它偶尔还能够让大家看清人性,甚而发挥一点娱乐作用呢!
在即将到来的选举日,不论支持谁,去投票吧!对绝大数的你我而言,唯有这一天,你才是这些台面上大人物的老板。五年一次的飘飘然机会,不要白白浪费。
7/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P/s 编辑为副首相和廖部长这两个人物的身份打上马赛克,为尊者讳吧?这类文章我并不喜欢写,无法保持中立,是编辑要求的。
投票选举是民主制度最鲜明的外在象征,一般国家往往也以举行投票选举作为向国际社会及国民展示其民主化、现代化的成绩表。
当然,如果对世界历史有点认识,我们应该知道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已推行了民主制度,所以民主制度实在说不上是现代化,反而是一种复古现象。至于独裁政权下的投票选举,当权派获得百分百压倒性支持率是等闲事,由此可见选举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民主。更何况,即使在雅典这民主制度的发祥地,苏格拉底就是被投票决定判处死刑的。虽然苏格拉底死后,雅典民众很快就觉悟到他们的错误,当时的原告被送到被告席,但已无法阻止这个历史事件成为民主制度永恒的污点。
既然民主制度既不现代,也不保证民主,更不见得完美,那为什么多数现代国家还是选择采用这个制度?英国名相邱吉尔1947年11月11日在下议院的演讲,大概是对这个疑问最好的说明: 民主制度是在各种不完美制度中相对来说比较可以接受的(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
换言之,这是没有办法下的办法、没有选择下的选择。然而,对我国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五年才开一次的民主之花,还是我们唯一的冀望。不过,在这并不完美的制度下,此时正是各种政治糖果、甜言蜜语的盛产期,我们也许更应该在这一时刻让头脑清保持醒,力求减低事后的遗憾。
我们当然需要举例说明。
1990年10月14日新山中华公会收到柔佛州务大臣秘书的公函,承诺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柔佛古庙将永久获得保留。那是大选前一星期的承诺,随后在1991年12月29日古庙围墙被新山土地局强行拆除。当年的柔佛州务大臣,如今已贵为我国副首相。历史文物一旦被毁就找不回来了,承诺在选举后弃之若敝屣,却在民主制度下风采依旧,真是值得玩味的现象。
为人和善是好事,但唯有如此却是远远不足够的。当回锅油、鸡肉产品发现猫狗用抗生素残余的问题被揭发,卫生部长答应彻查,可是至今不见一个明确交代。是查无此事?还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查?奸商后台太硬查不下去?到底是什么?廖部长是在指望民众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忘记这些黑心事件吗?健康一旦被毁就找不回来了,可是廖部长还继续当他的好好先生,这也很值得玩味。
308让许多政坛强人一夕倒台,前国大党主席三美维鲁就是其中一人。308晚上当投票结果陆续揭晓时,有人从海外回国,海关的移民局官员兴奋地告知三美输掉了;当晚有主持人在婚宴上第一时间报告这个消息,全场鼓掌欢呼。这些人都不是和丰区的选民,但事实证明政治人物的言行其实是牵动全国人民心情的,否则无法解释这类普天同庆的场面。如今三美又自告奋勇要成为候选人,实在令人莞尔。
从这一个角度观之,这个并不完美的民主制度,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制度出现之前,还是需要保留的。至不济,它偶尔还能够让大家看清人性,甚而发挥一点娱乐作用呢!
在即将到来的选举日,不论支持谁,去投票吧!对绝大数的你我而言,唯有这一天,你才是这些台面上大人物的老板。五年一次的飘飘然机会,不要白白浪费。
7/4/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P/s 编辑为副首相和廖部长这两个人物的身份打上马赛克,为尊者讳吧?这类文章我并不喜欢写,无法保持中立,是编辑要求的。
Monday, April 01, 2013
《人生如戏》>>24/3/2013 《反思今日报章》周嘉惠
《反思今日报章》>>>周嘉惠
近来有越来越多朋友表示已放弃主流媒体(主要指报章),而转向网络去获取消息。个人选择原本是没什么好议论的,但他们在提及主流媒体时那一脸不屑的表情,倒是令人觉得这件事应该认真反思一番。
过去在大学上中国近代史,教授曾特别指出五四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对报章所承载的消息有一股热切的渴望追求,他们总是在固定地点等候报贩,报章一送到马上就被抢购一空。有点类似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开放时,大学生也不惜在雪夜中在新华书店门口漏夜排队,以便隔天用手中为数不多的储蓄购买最新出版的书籍。这种对消息、知识如饥如渴的时代确实曾经发生过,以后会不会再次发生,我不知道,不过,在今天看来实在太像是神话故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主流媒体在传达消息的速度上输给了网络媒体,可是这并不是大问题,主流媒体纷纷架起自家网页,也算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对之道。虽然现代人普遍缺乏耐性,但即便如此,主流媒体的消息传达速度还不至于严重到令人不屑的地步吧?
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主流媒体背后都有政党背景,尤其是亲政府的政党背景,以致主流媒体都有“援交”的嫌疑。某些国文报章公然以党报自居,那么报道新闻一面倒就不足为奇了,党报不是本该如此吗?然而,“幸存”的几份主流华文报并没有以党报自居,或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显得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个人不认为那就是“援交”的铁证,没必要自动对号入座兼且激动万分。
如果跟五四时期的报章比较,或者跟三十年前的华文报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今天的主流华文报已放弃了使命感。
所谓使命感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放弃了引领思潮的传统。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又要把帐算在后现代主义头上?反正当代报人和一般人一样得为车贷、房贷、教育费、医药费、生活费而烦,而且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报人的知识、见识并不见得高人一等,恐怕事实上是既不能也不好意思去引导思潮了吧?
华文报章过去曾经扮演过重要的文化推手角色。除了传播消息,还提供了分析时事、推广文艺等功能,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为文化沙漠平添一丝绿意。可是,今天办报已不太像是个文化事业,而更像是个纯粹的商业活动。几年前我天真地找某报馆联办文化活动,负责人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这对我们报馆有什么好处?”
凡事以“好处”为出发点考量,报章非但不再引领思潮,反而处处迎合读者的口味以及程度。因此,今日华文报有看图说故事的新闻报道形式(读者难道不识字?),看图找差别的低智商游戏;副刊的篇幅一减再减,投稿园地连带逐渐消失,600字的豆腐干文章横行,但是似乎没人去质疑600字能表达什么?至于分类广告,事关金主就甭提了。迎合读者、过分强调商业考量的恶果已十分明显。
近年我个人也常上网看消息,但仍保持着翻报纸的老习惯。虽然还不至于对主流媒体产生不屑的感觉,但如此下去,我真的不得不为华文报捏把冷汗呢。
31/3/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P/s.我在想,今回会不会被人围剿?
近来有越来越多朋友表示已放弃主流媒体(主要指报章),而转向网络去获取消息。个人选择原本是没什么好议论的,但他们在提及主流媒体时那一脸不屑的表情,倒是令人觉得这件事应该认真反思一番。
过去在大学上中国近代史,教授曾特别指出五四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对报章所承载的消息有一股热切的渴望追求,他们总是在固定地点等候报贩,报章一送到马上就被抢购一空。有点类似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开放时,大学生也不惜在雪夜中在新华书店门口漏夜排队,以便隔天用手中为数不多的储蓄购买最新出版的书籍。这种对消息、知识如饥如渴的时代确实曾经发生过,以后会不会再次发生,我不知道,不过,在今天看来实在太像是神话故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主流媒体在传达消息的速度上输给了网络媒体,可是这并不是大问题,主流媒体纷纷架起自家网页,也算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对之道。虽然现代人普遍缺乏耐性,但即便如此,主流媒体的消息传达速度还不至于严重到令人不屑的地步吧?
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主流媒体背后都有政党背景,尤其是亲政府的政党背景,以致主流媒体都有“援交”的嫌疑。某些国文报章公然以党报自居,那么报道新闻一面倒就不足为奇了,党报不是本该如此吗?然而,“幸存”的几份主流华文报并没有以党报自居,或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显得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个人不认为那就是“援交”的铁证,没必要自动对号入座兼且激动万分。
如果跟五四时期的报章比较,或者跟三十年前的华文报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今天的主流华文报已放弃了使命感。
所谓使命感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放弃了引领思潮的传统。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又要把帐算在后现代主义头上?反正当代报人和一般人一样得为车贷、房贷、教育费、医药费、生活费而烦,而且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报人的知识、见识并不见得高人一等,恐怕事实上是既不能也不好意思去引导思潮了吧?
华文报章过去曾经扮演过重要的文化推手角色。除了传播消息,还提供了分析时事、推广文艺等功能,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为文化沙漠平添一丝绿意。可是,今天办报已不太像是个文化事业,而更像是个纯粹的商业活动。几年前我天真地找某报馆联办文化活动,负责人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这对我们报馆有什么好处?”
凡事以“好处”为出发点考量,报章非但不再引领思潮,反而处处迎合读者的口味以及程度。因此,今日华文报有看图说故事的新闻报道形式(读者难道不识字?),看图找差别的低智商游戏;副刊的篇幅一减再减,投稿园地连带逐渐消失,600字的豆腐干文章横行,但是似乎没人去质疑600字能表达什么?至于分类广告,事关金主就甭提了。迎合读者、过分强调商业考量的恶果已十分明显。
近年我个人也常上网看消息,但仍保持着翻报纸的老习惯。虽然还不至于对主流媒体产生不屑的感觉,但如此下去,我真的不得不为华文报捏把冷汗呢。
31/3/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P/s.我在想,今回会不会被人围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