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与逻辑——读〈旧怨新愁上心头〉有感》>>>晚探明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曾经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担任过几次评委,其中有小型的校际比赛,也有全国性的赛事。我必须承认自己从没报名参加过什么评委培训课程,但应该也还不至于被归类为滥竽充数之流。
当然,人家之所以找上门来恐怕也是逼不得已的事,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据知,我国华团似乎并没准备一笔像样评委费预算的传统,因此这种义务或半义务性质的工作,要找“专业”评委真是谈何容易?即使仅仅找几位足以撑场面的“热心人士”,往往也够让主办单位满头大汗了。
在许多比赛中,要求评委“取得一致或较接近的相同观点”是种十分奇怪的想法,除了抹煞个别评委的独立性,这种中了“标准答案”流毒的观念,其实比较适用于要求主办单位采用同一牌子的电脑或机械人组成评委。
即使是一场汤杯羽球赛,裁判、球员、教练都是专家中的专家,却往往也会对一个判决有着天差地远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他们不够专业?球员或教练得失心过重影响了判断?无论什么都好,总之重点是专业也存在着失误的可能,而正是这种不稳定的人性元素,让一场羽球赛成为“人”的比赛。我个人认为,看一场人的羽球赛肯定要比机器人的羽球赛有趣得多。
《旧》文的作者可能对忆起的不快往事无法释怀,激动起来以致文章中出现几处虽然无伤大雅,但也不妨点出的瑕疵,毕竟写文章时逻辑是很重要的一环。试问曾经是乒乓国手跟整篇文章有什么关系(我小学一年级曾经拿过图画比赛第二名呢!)?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是不是对演讲比赛的见解必然高人一等(如果把当事人的大名亮出来可能有助于回答这个疑问)?没有放弃学习华文,和完成法律学位、高级特许会计文凭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至于说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还要不要讲给学生听?余老师没听说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吗?岳飞一生的伟大功绩在于“抗金”,当年的金人也就是今天满族的祖先,而满族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成员了。那么,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还该不该继续讲?要讲的话该怎么讲?这还是留给有兴趣的人去思考吧。
07/12/2013 《南洋商报》《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