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逸民的生活态度与哲学──以《后汉书》〈逸民列传〉为个案>>陈舜贞

逸民的生活态度与哲学──以《后汉书》〈逸民列传〉为个案

一、绪言

范晔(398-445)《后汉书》首为26名逸民别立一传,有“逸民”之称的这些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抱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与哲学?何晏说:“逸民者,节行超逸也”,颜师古亦言:“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1] 他们果真道德节行超于常人吗?他们的生活起居如何?除了选择不仕,他们有怎样的学问事业与思想志趣?他们有怎样的的生活态度与哲学?

对于“逸”,许慎解说:“失也”,段玉裁注则说:“亡逸者,本义也。引申为逸游、为暇逸” ,[2] 这26名人物之“逸”,是否便是“失”、“逸游、暇逸”?至于“隐”,许慎解说:“隐,蔽也”,段玉裁注则说:“蔽,茀小貌也,小则不可见”,[3] 这26名人物之“隐”,是否便是“蔽”、“小则不可见”?不论其“隐”、“逸”情形是否 正如许、段所形容的,他们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是否便因“隐”、“逸”而起了变化?下文将观察这26名人物,以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后汉书》〈逸民列传〉列传里的逸民


《后汉书》〈逸民列传〉共记了野王二老、向长、禽庆、逢萌、徐房、李子云、王君公、周党、谭贤、殷谟、王霸、严光(严遵)、井丹、梁鸿、高恢、台佟、高凤、韩康、马瑶、矫慎、戴良、法真、汉阴老父、陈留老父和庞公26位逸民。

先从其出身学问,所业为何开始说起。这26人当中,周党家产千金、韩康家世著姓、[4] 戴良和法真出自官宦之家、严光受光武帝赏幸,有赐钱百万,谷千斛的待遇,想必生计不愁,只有这5人(19.23 %)处境比较宽裕,余者16人(61.54 %)[5] 不是平民耕夫、网兔山中、侩牛市井,便是家贫、茅屋蓬户,甚至凿穴为居,过条件相当原始的穴居生活。这26人里,范晔明确记其有学问者有13人(占50 %), 有6人虽未言及研习任何学问,其实皆为有识之士,如庞公屡为荆州刺史刘表延请,如韩康屡为桓帝所征聘,想必皆有学有才、如陈留老父见张升伤感宦竖陷害忠良,与友人相抱而泣,便说了出自《诗经》“虽泣何乎”的话 [6]、如汉阴老父大胆质疑天子的作用,其言语还能令尚书郎张温大惭、又如野王二老在光武帝面前畅谈汤灭桀于鸣条、武王败纣于牧野的历史。把这几个有识之士也纳入统计,则逸民中有学问者多达19人,高达73.08 %。至于研习何种学问,则有5人习五经和《春秋》,[7] 更多的是习黄老、神仙或占卜之术者,有8人(30.77 %)之多。[8] 据此可知这些逸民,即使身份卑微,仍为饱学之人或有识之士。这26人所业者,超过一半属于“官、教、著述、读书”这一组。(共16人,占61.54 %。这些逸民的共同点是拒仕,只有逢萌1人尝为小吏,而且为官不久便大叹:“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9] 跟着就弃仕,因此“官、教、著述、读书”这一组,其实应称“教、著述、读书” 组),其他依次为农耕、占卜与卖药、采药,最后才是买卖生意。[10] 前文已经说过这些逸民很多并不富裕,他们的谋生之道,很显然的,是与知识学问有关的教学,再来便是农耕、占卜与卖药、采药,都是些不太能聚财的职业。至于读书、著述,恐怕不是用以维持生活的,而是他们生活的重心。至于市井中做买卖的只有王君公1人,勉强可以多加1个家世著姓的韩康,但他卖药卖了30年后,便逃入山中避名去了。


三、〈逸民列传〉里逸民的日常生活


接着看这些逸民的起居生活。有接近一半的人数(11人,42.31 %)选择住在山里;住近水边2人,莫知所终、下落不明者3人。[11] 不管选择居于怎么样的环境,他们之中,有8人(30.77 %)与家人或妻子同住,[12] 寿终于家者3人;可谓携眷隐居。居于岩洞的独居者只有终身不娶、修导引之术的矫慎和采药为生的台佟。[13] 如果把记录过于简略的徐房、李子云、野王二老、谭贤、殷谟、汉阴老父、陈留老父8人,以及看不到家居生活记录的台佟、韩康、井丹3人(总共11人)剔除在外,携眷隐居的逸民的百分比,还可以提高至53.33 % 。如此看来,这些逸民居住之处虽为较偏远的深山,他们却都过着以家庭为中心的日子。比如庞公不管是耕于垄上或登山采药,妻子都随行、如高凤听命妻子,分担家事,曝麦于庭、梁鸿与孟光不管是耕织、咏诗、弹琴皆夫唱妇随、戴良与妻女共隐,还把5个女儿调教至“皆有隐者之风”,[14] 然后为她们安排婚嫁之事、向长办完子女婚嫁之事后才与好友禽庆共游五嶽名山、王霸曾为儿子的贫贱不显感到自惭,丧志颓悔之时必须倚仗妻子开导。[15] 除了家庭生活,这些逸民之中,还有8人(30.77 %)有社交生活,与友人来往。[16] 例如逢萌与徐房、李子云、王君公三人相友善、王霸有故旧令狐子伯登门造访、梁鸿有知己高恢,东游之时还因为思友而作诗。法真虽“恬静”、“ 不交人间事”,[17] 还是交了两个极力推荐赞赏他的朋友田羽与郭正。周党遗生蒜接济朋友闵贡 [18]、戴良与黄宪交游等。[19] 如果再考虑那些收徒教授的逸民,那么,徐房养徒千人、李子云养徒千人、法真有弟子数百人自远方至、高凤西唐山中教授为业,还为邻里调解纠纷,可见他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是相对地较清静,还是免不了问答、应对的人际交往活动。这些逸民过的生活并非是远离人世的,或者绝俗超凡的,也不是特异古怪的,而是再平常普通不过的家居、群体生活。台佟虽穴居,还有两次访客上门的记录,[20] 至于 矫慎,如果不是他有特定的目标(求仙、修炼、习导引之术),恐怕也不会有异于他人的生活方式,况且他虽独居岩穴,却得汝南吴苍看重、劝其入仕,还与马融、苏章并称乡里,后两人还“推先于慎(矫慎)”,[21] 可见即使是矫慎、台佟,也非彻底脱离人际关系而与世隔绝。


四、〈逸民列传〉里逸民的生活态度与哲学

这群逸民的出身、所业、遭遇虽有不同,却有拒绝仕宦生涯的共同特征,而且绝大多数(有10人之多,占38.46 %)是因为个性,志不欲仕这个主要原因而不仕。[22] 而这不乐仕宦的原因,除了性清高(如井丹)、仰慕效仿前代高士行径(如梁鸿)、不肯在王公、权贵前屈辱自己(如王霸)、有守志以读书、著述的志趣(如梁鸿、周党)以外,还包括以候迎拜谒官场中人为苦事的(逢萌),以及认为仕宦生涯不能保身,或能致祸的(台佟)。这10人当中便有半数(5人)是怀着不臣于天子,傲于权贵想法的,[23] 足见有自重与不屈心态者人数之多。基于其他原因如避乱、保身、避名、求导引之术而不仕者的人数皆远远少于因个性,守志而不仕者。[24] 不过这些逸民虽不欲入仕,却非完全不关心政事。其中逢萌、王霸、戴良、向长、谭贤、殷谟6人还是因为反对王莽篡汉而触发不仕决心的。井丹虽“隐闭不关人事”,[25] 却戏弄信阳侯,对他出言不逊,比之暴君桀,完全不给贵盛的外戚面子。梁鸿虽仰慕四皓,与妻共隐,其诗仍云:“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说其与妻移居吴地是“冀异州兮尚贤”,[26] 梁鸿诗句隐含对当政者用人不当之批评,其求隐之志或许还与贤才不得举用的现象有些关系。此外,汉阴老父一介村夫野老,却批评桓帝“劳人自纵,逸乐无忌”,还质问尚书郎张温天子的责任到底是“父天下”还是“役天下”。[27]

既然这些逸民志不在仕,那么,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什么?范晔记逢萌自言“养志修道” 、周党自陈愿“守志” 、王霸“隐居守志” 、严光告诉光武帝他有“巢父洗耳志”,这四人的志究竟是什么?根据范晔之描述,逢萌“学通春秋经”、“人皆化其德”;周党游学长安,读《春秋》,“隐居著书而终” ;王霸自“弃冠带绝交宦” 反对王莽那一刻起便居“茅屋蓬户”,有一子耕于野,应是过着耕、读、自食其力的日子;严光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登基后,仍然与他“论道旧故,相对类日”,[28] 严光似乎未拒绝赏赐,不过一直拒受官职,过着以耕、钓为乐的自由日子。根据范晔这些描述语可知这4人所行之事包括读书、著述、教化乡里,或者过简朴、自由、自我的生活。其他如高凤专精诵读而成名儒、法真“拨通内外图典,体兼四业(诗书礼乐),学穷典奥”,人称关西大儒、[29] 梁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兼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向长于家读《老》、《易》,也是不出这个读书、著述或自乐的模式,都是围绕着个人、自我,或者家庭,如戴良之教育五女。稍为扩大至个人之外的是教授学生 [30] 或“化俗”的教化之事,例如马瑶“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牧先生”、[31] 高凤邻里争财,持兵而斗,高凤调解不成,便脱巾叩头,说:“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使争者“怀感投兵谢罪”、[32] 逢萌的“人皆化其德”,则已述。

再看这些逸民对一般人欣羡的名、利,是否也有所追求?韩康因为发现连一个小女子也知道韩伯休以“不二价”闻名,立即中止三十年的卖药生涯,遁入山中以“避名”。法真被友人郭正以“逃名”、“ 避名”形容,虽然结果是适得其反,变成“名我随、名我追”,[33] 若究其本意,还是不欲有名。严光“变名姓” 以求隐身不见、汉阴老父、陈留老父、野王二老连姓名是什么也无从知悉,全体逸民皆无意仕途,退出官场,所居之处多为山里、水边,家中,而非都邑、闹市(王君公为唯一例外),甚至有莫知所终者,他们都不做所谓事君、立功、扬名于后世的事。至于立言倒是有的,如周党、梁鸿便埋首著述,但从范晔的记叙,看不到类似司马迁所说的话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34]、“卑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5] ,他们并没有立名以表后世的写作目的,其从事著述应是研习学问的自然成果。

前文已显示这些逸民生活多不富裕,家产千金的周党是少数例外,他在家产为宗人所吞时,通过讼诉得回产业,但马上把财产奴婢散与宗族,本身在帝皇面前仍“短布单衣、穀皮綃头”。较清贫者同样轻视财物。高凤“财产悉与孤兄子”、向长收到饋赠,“受之取足,而反其余”。刘表问庞公:既无官禄,何以遗子孙?庞公答说:“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36] 可见庞公视财富为有害子孙之物。梁鸿更是穷得有骨气,因为牧豕曾误遗火,造成火患,为了负责任,赔偿他人损失,悉以豕偿,还屈身居作。这些逸民显示的德行还有“孝”。例如戴良母喜驴鸣,戴良尝学之以娱乐其母。戴良言行虽有些放浪形骸,如母卒,照样食肉饮酒,其实其哀痛之情不减其守礼、啜粥致哀的哥哥,只是不愿拘守僵化的礼制罢了。[37] 此外亭长欺韩康为田叟,夺其牛车,后来使者欲奏杀亭长,韩康却以德报怨,开口搭救亭长说:“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38]

既然名、利非为所重,这些逸民除了守志,所在意的又是什么呢?这里举几个例子以说明:王霸被征为尚书,拜称名不称臣,告有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39] 周党见光武帝,不以礼屈,伏而不谒、严光高卧不见光武、置足于光武帝腹上,简傲得被光武帝称为“狂奴” 、又如井丹“未尝修刺候人”,[40] 居北宫的五王请不动井丹,信阳侯要挟井丹出席盛会虽然成功了,却反遭井丹侮辱、北海太守遣吏奉谒致礼逢萌,逢萌不答,还有戴良告诉谢季说:“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41] 这样的言行不单是狂傲性格的反映而已,这些例子其实证明了这些逸民非常清楚自己的立场与自身价值,因此不屑吹拍逢迎,不愿奴颜婢膝,而且由于已经决意脱离仕途,因此能超然独立,不为身份、高位、权势所惑所屈,故能显示不畏王公、轻视贵族的高抗气节,这也正是荀子所说的“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精神的体现。[42]



五、结语


以上列举的逸民大多家境清贫或一般,大多为饱学之人或有识之士,他们多携眷隐居,有家庭生活,还有朋友、师徒、邻里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活动包括读书、著述、教授、化俗、排解纠纷、同时不慕名利、独立自主,当得起颜师古所说的“有德隐者”的称谓。他们守志之坚,可达傲视王公、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的超然独立境地,能如此有德一生者实也不易,范晔也只罗列了这26人,故何晏称之“超逸”,也合事实。话虽如此,这些有德者有时仍与常人一样犯毛病,如周党尝与乡佐交恶,与乡佐相约格斗受伤,那乡佐倒是不念旧恶,“舆归养之数日”,周党经此教训,从此“勅身养志,州里称其高”。[43] 又如少有清节的王霸,面对贵为楚相的故友令狐子伯,把自己的耕夫儿子和令狐子伯的郡功曹儿子拿来一比,便自惭形秽起来,必须有待妻子的开导,才能挣脱荣禄问题的困扰。[44]

最后看这些逸民的“隐”、“逸”问题。如果根据以上观察,这些逸民甘于过平淡生活,退居山间乡野,不入宦场,不做立功扬名的事,甚至力求逃名、避名,当可用许、段所说“蔽”和“小则不可见”形容他们,但如果从他们的德行或教化、著述影响,以及同类逸民的历代屡现这现象来看,这些逸民,恐怕绝非“蔽”与“小则不可见”。至于“失”或“亡逸”,他们虽逃名而未能彻底泯灭于史册;他们退居一处而未尝彻底脱离人际关系,他们无意仕途却也不能完全不关心政治,还有不少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拒仕;他们不求立功而仍有贡献,有著述、行教化,都是道德楷模,实在不能称为“失”。从他们的自食其力、颇为清苦的生活来看,也不能说是“逸游、暇逸”。梁鸿、高凤、严光的渔钓、弹琴、吟诗看似悠闲,但这些活动仅其生活中一小插曲,优游并非其生活之全部或目的,何况向长的游名山,还必须等到儿女婚嫁事毕之后。

一言以蔽之,范晔说这些逸民“隐居守志”的确有道理。


参考书目

专书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上、下册(台北:广文书局,1991)。
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班固《前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范晔《后汉书》(上海:中华书局,1936)。
王先谦《庄子集解》(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4)。
萧统选、李善注《文选》(香港:商务印书馆,197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永瑢、纪昀撰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8册之皇甫谧《高士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吴璧雍〈人与社会――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与隐〉,见蔡英俊《抒情的境界》(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
于迎春〈东汉后期不仕之士的生命安顿方式〉,见《道家文化研究》第15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期刊/论文

洪安全〈两汉儒士的仕隐态度与社会风气〉上、下,见《孔孟学报》1981年第42期,页115-139,以及《孔孟学报》1982年第44期,页221-254。
张立伟《孔子论隐逸三要素》,见《孔子研究》1991年第4期,页8-13。
王继训〈试论两汉隐逸之风〉,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第1期,页73-80。
李威熊〈论东汉的学风与士节〉,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集》第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公司,1983),页190-208。
王继训〈试论两汉隐逸之风〉,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第1期,页73-80。

Books

Pearson, Margaret Jean. The Worthy Unemployed: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Comments of a Recluse Ch'ien fu-lun, Tempe, Ariz: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89.
Vervoorn, Aat, Men of the Cliffs and Cav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Articles

Davis, A.R, “The Narrow Lane: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Reclu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East Asian History, no.11 (June, 1994), pp.33-44.
Li Chi, “The changing concept of the recluse in Chinese literatur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24 (1962-1963), pp. 234-247.
Vervoorn,Aat “The Origins of Chinese Eremitism”,in Th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vol. XV, 1984,pp.249-295.
Berkowitz, Alan, “Topos and Entelechy in the Ethos of Reclusion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114, no.4 (Oct.- Dec., 1994), pp.632-638.
[1] 何晏注:“逸民者,节行超逸也”,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下册(台北:广文书局,1991),页656。颜师古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见班固《前汉书》〈律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页341。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10篇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页473。
[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14篇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页734。
[4] 韩康为著姓而卖药长安,可能家道中落,或选择自食其力。
[5] 这26人当中,除去家境不详者5人、宽裕者5人、余者有16人属不富有者。严格地看,这16人里,有4人(野王二老,陈留老父,汉阴老父)的贫富情形未得反映,所以不富有者人数应为12人,仍然当16人计算的原因是假设村夫野老和耕夫不富有。见附录表1。
[6] 《诗经》〈王风〉之中谷有蓷: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见永瑢、纪昀撰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页275。
[7] 〈逸民列传〉记修五经、《春秋》者有:法真好学无常家,拨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田羽荐法真,说他体兼四业(《诗》、《书》、《礼》、《乐》),学穷典奥。逢萌学通《春秋》经,井丹通五经,周党读《春秋》,梁鸿受业太学,博览无不通。
[8] 见附录表2。〈逸民列传〉言好黄老者有:向长“好通老、易”。 矫慎少学黄老,戴良“议论尚奇,多骇流俗”,母卒,食肉饮酒,又自比仲尼,大禹,似《庄子》书中狂人。田羽荐法真,说他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郭正也说法真逃名,法真又号玄德先生。至于阴阳占卜之术,〈逸民列传〉记逢萌素明阴阳,预测王莽政权将败而哭于市,还有高凤自言本巫家。有关神仙之术,〈逸民列传〉记逢萌在被官兵追捕时,能使旁人以兵弩捍卫他,矫慎能自言死日,果如其言而死,死后复现身于敦煌。
[9] 范晔《后汉书》卷114〈列女传〉(上海:中华书局,1936),页1040。
[10] 见附录表3。
[11] 见附录表4。
[12] 见附录表5。与妻子共隐者6人,加上与家属共居者2人(戴良名字二现,只计1次),总共是8人。
[13] 见附录表4。
[14]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4。
[15] 王霸妻开导王霸事,见范晔《后汉书》卷114〈列女传〉,页1047。
[16] 见附录表5“有朋友”项。
[17]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4。
[18] 事见皇甫谧《高士传》,见永瑢、纪昀撰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页 104。
[19] 事见范晔《后汉书》卷83〈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页720。
[20] 一次是来劝仕的地方官,一次是地方官派来的的下属,同上,页1043。
[21] 事见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4。
[22] 见附录表6。
[23] 同样可见附录表6。
[24] 见附录表6。
[25]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2。
[26] 同上。
[27] 汉阴老父言: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乐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事见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5。
[28] 事见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0-1041。
[29]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4。
[30] 逸民从事教授者,参见附录表3。
[31]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4。
[32] 同上,页1043。
[33] 同上,页1044。
[34] 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伯夷列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页826。
[35]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见萧统选、李善注《文选》卷41(香港:商务印书馆,1973 ),页908。
[36]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3,页1040,页1045。
[37] 戴良对自己不守丧礼的辩解是: “礼之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同上,页1044。
[38] 同上,页1043。
[39] 同上。
[40] 同上,页1041。
[41] 同上,页1044。
[42] 王先谦《荀子集解》〈大略〉(台北:世界书局,2000),页465。
[43] 范晔《后汉书》卷113〈逸民列传〉,页1040。
[44] 事见范晔《后汉书》卷114〈列女传〉(上海:中华书局,1936),页1047。

从“我欲仁斯仁至矣”浅探孔子的伦理思想>>陶俊

从“我欲仁斯仁至矣”浅探孔子的伦理思想

摘要:《论语》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实是孔子第一次对人在伦理上对其道德主体目标及其自主能动性的确立。“欲”即是道德主体能动性的来源,“仁”即是对道德主体要达到的目标,这是对人何以为人的一次深刻觉悟与觉醒,也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一次升华。
关键词:道德主体 目标 能动性 确立

一 道德主体的目标“仁”的确立
《论语》是中国伦理学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伦理学著作,其中提出了仁、义、忠、善、信等诸多道德条目,对中国人的道德目标及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中“仁”更是在中国人追求的道德修养的目标甚至在中国人思想和语言中永生,如至今仍被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斋心仁厚”等。这里先从“仁”字字身探讨其蕴含的意义。

“仁”字现在的字形是左边一个“人”部,右边一个“二”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解释为“从人从二”,意思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据近代考古发现的郭店竹简中,“仁”字古老的写法是:上面一个“身”下面一个“心”。擅长会意法造字的中国先祖无疑清晰的向我们传达了“仁”字的意义,“仁”即人心也。成书于《论语》前的《国语》进一步对“仁”的含义做出了解释,“爱亲之谓仁”,“言仁必及人”,“爱人能仁”。爱亲当然是爱自己的父母兄长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他们抚育,呵护,关心我们成长。他们是我们能“立”的基础,也是我们依恋,依靠的对象。这种爱亲可以说是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爱人”则是包括除血缘亲情以外的人,即邻人,乡人,国人。这是“爱亲”之扩大,也是人类社会群体发展壮大的产物。宗族与宗族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需要协作才能结成更大的群,组成更大的力,才能在洪荒浩茫的自然界有更大的生存实力和信心。正是这种相互间的协作与依靠造成爱亲之扩大,大至他人。人类从饮血茹毛,人畜不分的野蛮时代到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形成氏族,后到由氏族形成部落联盟迸发出“爱人”的思想火花,可以说历经坎坷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化的伦理思想已经确立。还待后人进一步努力。

《论语》中“仁”的思想可以说是对先前“仁”的思想在理论上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为仁之本也”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②这里可见孔子首先对“爱人”“爱亲”思想的承继。《学而》篇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由“爱人能仁”到“泛爱众而亲仁”则是一种明显思想高度的升华。“泛爱众”即广泛的爱众人,包括亲人、友人、邻人、国人、甚至可以是敌人。“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至夷狄,不可弃也’”③。“夷狄”即当时文化落后一些的周边民族,他们在文明相对发达的华夏族眼里是不屑的,是与华夏族为敌的。孔子在此却明确的提出,恭、敬、忠等友善待人之方“虽至夷狄,不可弃”。更甚者,孔子对能以“仁”代“兵车力”而合诸侯,虽对“礼”有所“僭越”的行为也表示肯定。“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如其仁,如其仁。’”④。孔子是“礼”的坚定维护者,但为了仁,虽有些子背礼,他也可以容忍。人类从自然界万物中进化脱颖而出,历经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对付自己的敌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武力征服”。组成人类社会后,在解决由于资源争夺、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冲突、等诸多原因带来的矛盾时,仍采用这种野蛮的暴力方式。这既是人身上兽性的残留,也是损人且自损而恶生的下策。孔子的“泛爱众”的思想可以说开辟了一条生生与共,生生和谐的构建人性化社会的金光之途。

另外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出了“忠”“恕”的新概念,作为对“仁”的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何为“忠”?孔子没有明确的给予解释,儒学的后继者释之为“尽己之谓忠”或以《雍也》篇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释之。何为“恕”?即是《卫灵公》篇中“其恕乎!己所欲勿施于人。”“忠”“恕”二者合起来也就是自己想欲取的,要替他人想一想,自己所不愿欲取的也不要强加别人。这样做,既是从积极的“忠”也是从消极的“恕”两方面实现“爱人”之“仁心”。孔子还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关于“仁”的细目,在此不祥述。“这样,‘爱人’—‘忠恕’或曰‘爱人’与‘忠恕’的统一就构成了孔子‘仁爱’的基本内容。”⑤至此可以说孔子是第一次在理论上系统的勾画了人应该为什么样的人的蓝图。我们之所以为人,有别于兽类的人。不仅仅是有着形体上的区别,而在于我们有爱亲之心,有可以以忠恕之道爱人之心,且在此基础上可构成互敬互爱的人伦社会,有着人特有的道德生活。

二 道德主体能动性“欲”的确立
孔子在《论语》中先给人确立了一个“仁”的道德形象,也提出了达到这个道德目标的方法“忠恕”。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达到这个道德目标“仁”的动力来源问题。人类自从“破天荒”的“创造出”直立行走且战战兢兢的走出原始森林以来,可以说就开始了生活在自然界的威力的“恫吓”之下。他们不理解昼阳夜月、闪电雷鸣、暴雨山洪等自身力量无法改变无法抗衡的自然现象。自身的生活活动无时不刻受这些现象的影响,被迫围绕它们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阳动阴藏;天顺而生息,天凶而逃亡。人类匍匐在这些异己的自然物的伟力之下。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类试探性的想象这些自然物也是一种类似自己有感有知但力量远远强大于自身的“物什”,进而按照自己的摸样给它“装上”鼻子眼睛和嘴巴,如原始壁画中的“太阳神”“风神”“雨神”之类。人类于此开始制图腾造鬼神,并加以顶礼膜拜,以此方式与之交好,寻求它的庇护获得更大的力量来源。这时人类又委身于鬼神的威力之下。孔子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敬苍天,畏鬼神”的时代。对于“鬼神”他当然不可能用近现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悉破之”,但他却能“敬鬼神而远之”。更可贵的是他对西周以来人类自我觉醒思想及自信心理自觉的加以继承,充分的注意到人的自身的能动性。这个能动性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欲”。他讲道:“我欲仁,斯仁至矣。”。朱熹把它解释为“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其实不尽然。“心之德”即天道人心得之,仍有天与之,人被天与之的被动意味。李泽厚先生也批评道:“朱注以此讲心性,将道德作为人之本性,本心或本体,已有抽象化之嫌,也是牟宗三所大力抨击的‘存有而不活动’”⑥

“欲”字从现在的字型看,左边一个“谷”字,右边一个“欠”字,似有缺少食物(谷)吃的意思。《汉语大字典》对此字的解释有这么一段:“徐灏笺注:‘从欠,人心所欲,皆感于物而动。故从欠,欠之引伸为少,欲之所由生也’。”⑦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欲”即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渴求,是人这个物种的属性。它与生俱来,与生俱在,如吃饭充饥,穿衣避寒一样。这种渴求不假借于天,乞求于鬼神依凭于他者,完完全全是属于个体的人个体的我。“欲仁”就是象渴求饥食渴饮一样渴求仁爱,也如同饥欲食,寒欲衣一样完全是不假于外物的本能使然。这样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对其道德目标“仁”就从自身或得了动力源,自主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⑧。“为仁由己”,“我欲仁而斯仁至”可以说是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后,在求苍天问鬼神中的一次精神领域“站起来”式的宣言。是人对自身的一种深刻的觉醒与觉悟,是思想上的一次升华,为人类的道德精神尊严找到了独立。

当然,即然在人之欲的领域人拥有能动力,自主权,那么欲之所指也就有了很多可能。既然可以欲“仁”,又怎能保证不可以欲“恶”?既然可以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可以说“我欲恶,斯恶至矣。”。孔子多少意识到这一点,他有“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未见蹈仁而死”的哀叹,也有“从心所欲,不越矩”⑨的期盼。“矩”即是规则,规章。也可以说是“理”的前身。孔子希望以“矩”来约束这个既可以赋予人向“仁”,也可以给予人向“恶”动力源泉的“欲”。孟子更明确的提出了“可欲谓之善”⑩。什么是“可欲”?欲饱、欲暖、欲休、欲仁等等满足人之身体生存的必须,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的渴求都是可欲的范围。反之,欲酒池肉林、欲锦衣华裘、欲懒惰懈怠、欲恶等“纵欲”“败仁”之求则属于不可欲求的范围。儒家的后继者们正是看到了“欲”的“双向性”,分别从“可欲”的侧面肯定和“不可欲”方面否定欲。如南宋时的大儒程颐,程灏认为“欲”与至真至善的理对立。“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⑾他们看到“不可欲”或“纵欲”对理的危害。另一面对“欲”的肯定者却认为“欲”与“理”并不矛盾,甚至“纳理于欲”,如清朝的戴震。他说,“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谓之理。”⑿“道德之盛,使人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斯己也。”⒀

我们可以从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近千百年的“理欲之辩”中看出,无能是对“欲”的积极肯定,认为它符天理达人性,还是对“欲”的否定,认为它诱人向恶,危害天理。究其实都注意到“欲”本身的巨大“爆发力”,欲纳“欲”于矩,纳“欲”于理,使“欲”有正确的导向,仁的归途,最终为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服务。“动力源”本身并无善恶,就象我们说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开发大自然同时也可以破坏大自然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其负面作用(破坏大自然)而彻底否定科学技术,回到生产力低下的蛮荒时代。“欲”的反对者在对“欲”的批驳中也从未提出过“我欲恶,而斯恶至矣。”这么的尖锐命题来彻底否定“欲”,对佛道两家“无欲”之说也无太多的借用,不会走向佛家否定人生,社会的层面,也不会回到道家的“山林”中去。这一点倒也反证了“欲”的反对者们对“欲”的肯定。

“欲”是道德主体的动力源,是孔子对人的自主能动性充分的认识;“仁”是道德主体的目标,是孔子对人何以为人深刻的反思和理性认识。“我欲仁,而斯仁至矣。”道德命题的提出标志人对人自身道德性和能动性的觉悟和确立。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⑥⑧⑨ 李泽厚 《论语今读》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30,296,315,333,191,274,51
⑤ 朱贻庭 主编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0
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主编 《汉语大字典》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0,2140
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⑾ 程颐 程灏 《二程遗书》
⑿⒀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洞里的无知,洞外的无奈 —— 柏拉图千年的感叹>>>傅蓉

洞里的无知,洞外的无奈 —— 柏拉图千年的感叹

我在大学一年级时买过一本书:《政治学导论》。凡此类书,每讲至政治哲学时,必提及柏拉图的《理想国》。而此书作者是这样总结他的:柏拉图的过失在过于极端。他竟然抱着让统治阶级和军人们可以共享财产与妻子这样令人发指的想法 (outrageous idea)。

后来,自己读《理想国》,发现有个问题贯穿整本书:为什么非正义的人总比正义的人要过得好?更确切地说,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柏拉图为了解释为什么苏格拉底会被处死这个问题的思考成果。

我读《史记》,每读至<屈原贾生列传>,心中总不解。何以如此才华洋溢,鞠躬尽瘁者,竟落得投江自尽,英年早逝的结果?每读至<李将军列传>,心中总有强烈压迫感。何以令匈奴闻风丧胆者,竟‘无尺寸之功以得以封邑’?或许很多上班族会问:为什么我勤勤恳恳,加班加点,最后升值加薪的却总是别人?学生会问:为什么自己的默默耕耘,却总比不上那些能说会道的同学受老师赏识?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好人为什么总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似乎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疑惑。我们现代人对私利的愤愤不平,自然无从体会先贤们内心的痛苦;更不会有太史公这样的胸襟与眼光为他们立传,或柏拉图那样的学识为之著书立学。我们忙得只会对怀才不遇的人施舍一声叹息,然后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的际遇没那么差。

《理想国》的对话开始没多久,Thrasymanchus 就已经把这个困扰人类千年(并且我相信还会继续困扰我们)的问题提了出来。而Adeimatus 和Glaucon, 虽然他们自己很想相信正义,但现实中绝对正义的人如此之落魄,而貌似正义,实则卑劣的人却如此受人、神之爱戴,使他们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正义是可以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考虑任何利害关系而本身值得去追求的一种品德。

既然要试图解释为什么不正义的人总要比正义的人幸福,就必须先搞清楚正义到底是什么。《理想国》此卷开头列举了两个当时盛行的讲法:(一)正义是给予一个人他所应得的;(二) 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然而这两种说法都一一被柏拉图用他一贯的手法推翻了。我认为这种方法有诡辩的成分,因为总感觉他是在一步一步带领我走到他早已中意的结论,所以我不能完全被他所信服。不论如何,既然这不是他所认为的正义,且让我们看看柏拉图所谓的正义为何物?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一生只做上天所赋予他最适合做的那份工作。他把个人和城邦都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像金子般的部分是头脑及其所具备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像银子般的部分是精神;而最等而下之的是欲望,柏拉图把它比喻成铜或铁。相对于一个城邦来讲,监护者就是它的头脑;辅助者/军人是它的精神;剩下的农民和商人是它的欲望。在接受了柏拉图所设计的教育后,头脑和监护者就会拥有知识。经过理智思考,就会做出明智的判断,所以,这个个人和这个城邦就会是有智慧的。精神和军人是头脑与监护者天然的盟友。只要他们在任何艰苦条件,或强烈诱惑下,都遵守理智所下达的命令,那么,这个人和这个城邦就会是勇敢的。欲望是最不理智也最危险的部分。但只要他们自律,和前两者达成共识:谁该主宰,谁该服从,那么个人和城邦就会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团结。而使这三者都规规矩矩做自己的本分,不越位的德行,柏拉图称之为‘正义’。说白了,‘正义’对于柏拉图来说就是孔老夫子的那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此一来,个人就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与之相随的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他不需要医生,更无需法官,因为他自身已拥有‘正义’,无需外人替他判定是非。城邦不会有阶级斗争,更不会爆发内战。它是一个绝对团结的城邦。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也许就是‘和谐社会’。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正义’的人和‘正义’的城邦。如此‘正义’的内在组织自然会产生正义的行为,而这正义的行为反过来又会维持‘正义’的内在组织。就好像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自然会从事健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有助于他维持自身的健康一样。

理清了柏拉图对正义的定义,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类人的下场总是不尽如人意。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把另一个关键词:形式 (Form), 搞清楚。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世界所能看到的,摸到的都不是真的事物。他们千变万化,稍纵即逝。唯一真实的是它们背后永恒不变的形式。这个形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只是以一种概念存在于哲学家的脑海中。任何感官世界里的事物都只是它们的映像。用柏拉图自己的例子:神只创造了一张床。它只拥有一张床之所以能称之为一张床的最基本的东西。这就是一张最完美,最理想,最真实的床。它只存在于天上或被有智慧的人看到,却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顶多也只是接近于这个形式。一个木匠所制作出的床是床这个概念的效仿,它绝不可能和床的形式完全符合。正如我们画一个正方形,但它的四边绝对不可能毫厘不差得相等,四角也绝不可能不多不少都是90度,所以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正方形,真的正方形只是一个概念。以此推断,上述正义的人和正义的城邦都是人和城邦最理想的状态,是它们的形式和概念,是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城邦之所以能称之为城邦的条件。柏拉图在书中对他们的描述以及他对理想国细节的规划在他的理论里的确是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他自己也在书中承认‘理论和实践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不要执意让我证明我们理想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得到实现。’ 因此,那些批评柏拉图不现实,甚至极端可怕的学者是没有把这本书读懂。

也许你会问:这又怎么能解释苏格拉底的死和非正义的人总比正义的人过得好的问题呢?答案就在于柏拉图那个洞穴的比喻。我们自小就活在一个山洞里。我们的腿和颈项都被固定住了,使我们的视线只局限于前方的大屏幕。后面的火与远处的光把事物及其声音和动作投影在屏幕上。我们以为哪些映像都是真实的事物,从不对之怀疑。直到有一天,他们中的其中一位挣脱了桎梏,爬到了洞外。强烈的阳光使他不得不紧闭双眼。但慢慢的,他开始习惯看东西在地上的影子、然后看它们在水中的倒影、然后看它们的本身。最后,他抬头看到晚上的星星和月亮,直到他敢于直视太阳——那个在感官世界中给予人类视觉与一切事物能够被看到的第三个元素,即它们的源头。他豁然开朗,警觉原来以前自以为真实的东西都是虚假的。他为自己感到庆幸,与此同时也为那些还在洞里执著于虚假事物的伙伴们而惋惜。于是,他回到洞里,讲述他的经历并试图带领他们走向真实的世界,但因为不能马上适应洞里的黑暗,他注定会显得像个傻子。于是人们都认定出洞是毫无价值的尝试,因为他比出洞前更傻,更怪了。那些对虚假映像解释得头头是道,被公认为有智慧,有学问的人会借机来抨击他。如果他对真理坚信不移,并执意要拯救他的伙伴,他会被冠以败坏青年的恶名,或其他更严重的罪刑。苏格拉底对于柏拉图来说应该是这样一位出了洞的哲人。当他走出感官世界,进入理智空间,他看到了一切事物的形式。又或许他已看到了给予人类智慧和一切形式的第三个元素——那个犹如感官世界中的太阳的善。他认定这就是真理,并试图教育他所遇到的人,但他却被那些无知又固执的伙伴们猜疑并憎恨,最终被民主制的希腊城邦给处死了。

有些人天生拥有哲学的头脑。在经过教育和训练后,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形式。 当他们看到人和城邦最理想的状态后,他们首先会努力使自己接近于这个‘人’的概念。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柏拉图所说的‘正义’的人。如果有机会,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城邦的概念付诸实施,使之变成一个‘正义’的城邦。但苏格拉底的经历告诉他们这将是极其艰难的,并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另一方面,在看到了真理后,他们又不愿意再和洞里的人‘同流合污’。于是,在那些不‘正义’的‘智者’、‘学者’继续接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时,他们过着并不应当属于他们的孤独生活。没有地位,没有名誉,甚至没有对他们聪明才智,学识涵养的肯定。按柏拉图的设想,他们应该成为哲学王;应该致力于使自己的城邦和城邦里的人民都变得‘正义’;应该生前拥有人们授予的荣耀;死后被人们所怀念。他们应该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使整个人民和城邦都快乐,幸福。

这就是我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找到的答案。为什么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会被处死?为什么非正义的人总比正义的人过得好?柏拉图为之作了哲学的回答,但这最终还是个心理问题,是个寻找心理平衡的问题。你可以说‘正义’的人是快乐的,因为相对于人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来讲,头脑对知识的追求是绝对,无污染的快乐,而‘正义’的行为得以维持他们自身‘正义’的内在组织,这本身就是件极幸福的事。但这却并没有解决这个心理问题。我想那些出了洞的人看见洞里人的无知与愚昧,一定感到痛心疾首,而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又感到无可奈何。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维持自身的‘正义’是否就能抵消他们内心的苦闷?所以,柏拉图最后不得不自我欺骗道:如果正义的人在生前遭遇不幸与苦难,那最终都是为他们好。一切行为都逃不过神的眼睛。不正义的人,就算他们年轻时得以躲避惩罚,他们最后也还是会罪有应得受到羞辱。而正义的人,则会在有生之年获得应有的名声与回报,死后会获得灵魂的不朽。柏拉图如此安慰自己。

屈原、贾生的洞察远见,李广将军的带兵艺术,都没有为他们赢得应有的回报。太史公为李陵说话,却因此遭受极刑。心中疑惑难以自疏,故发愤著书,以通其惑。然时招至嘲笑与不解。所以,太史公说他书中的微言大义‘难为浅见寡闻道也’,而只愿‘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屈原、贾生的洞察远见不为人所理解,李将军的带兵艺术不为人所欣赏,不是因为他们怪,而是因为我们笨;是我们长期在洞里所形成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我不知道时下的上班族是怎么想的,至少在我周围的大学生从来都不怀疑自己所拿到的那个‘A’ 是否实至名归;他们从来都认为自己得到的‘C’ 是对自己的不公平。我们对自己的愚昧全然不知,以为有个博士、教授名堂的人所讲的都是知识与智慧,但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柏拉图的想法极端,可怕。他们在讲堂上故作高深,我们在讲堂下问些自以为聪明的问题。大家都以为在进取,殊不知我们都只是在照着好学生、好老师的映像依样画葫芦。时间久了,都以为自己是好学生、好老师了。我们都被表象给骗了,都以为看到的映像是真实的。我们都以为各科拿‘A’的就一定是好学生;奖学金得主就一定是人才;有个博士、教授名堂的人就一定有相应的学识涵养。我们都在洞里相互欺骗,自得其乐。出了洞的人笑看我们的无知与愚昧。看着洞中虚假的欣欣向荣,无奈地思考着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所思考的问题。

中国古人对明知道别人比自己贤德却还坐在他应坐的位子上谓之‘窃’。我们却从来不怀疑自己是否该得到那个‘A’与否。我们只满足于自己混到了一个‘A’、一个学位,一个硕士、一个博士。然后自我肯定为一个大学生、一个硕士、一个博士。我们使尽浑身解数演绎着那些表象,因为那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是我们拿‘A’,拿学位,达到洞里人公认为成功的必然手段。一时间,好像人人都成了马基雅弗利笔下的邦主——表面正义凛然,爱民如子,实则这是他维护政权的基本要素。然而,当遇到一个默默耕耘却没有无懈可击的成绩单的学生,或一位具备真才实学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堂的人时,我们不是施舍声怀才不遇的叹息,就是不给予他们任何肯定。那一声叹息也许还会带给他们某种心灵上的安慰,然而多数人都不认为他们的不幸是不幸,才是他们真正的不幸。

柏拉图这么重视理智,把理性思考的能力比做金子。然而理性思考、逻辑推断却解决不了这人类千年的疑惑。他的感叹,穿越时间和空间,依然也将继续在人类心中找到共鸣。然而却始终没找到所需的那个平衡。也许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太史公在他《悲士不遇赋》中的那句话:理不可据,智不可持。

Monday, October 16, 2006

Simple solutions

Don’t waste money on expensive iPods. Simply think of your favourite tune and hum it. If you want to switch tracks, simply think of another song you like and hum that instead.

Cinema-goers. Please have consideration for pirate DVD viewers by having a p*ss before the film starts.

Rappers. Avoid having to say ‘know what I’m sayin’ ’ all the time by actually speaking clearly in the first place.

Don’t waste money on expensive paper-shredders to avoid having your identity stolen. Simply place a few dog turds in the bin bags along with your old bank statements.

Worried that your teeth will be stained after a heavy night drinking red wine? Simply drink a bottle of white wine before going to bed to remove the stains.

Soldiers—Invest in a digital camera to avoid all that court martial tomfoolery after a trip to Trueprint.

Murderers—Need to dispose of a body? Simply parcel it up and post it to yourself via D*L. You will never see it again.

Burglars—When fleeing from the police, run with your right arm sticking out at 90 degrees, wrapped in a baby mattress in case they set one of their dogs on you.

Employers—Avoid hiring unlucky people by immediately tossing half of the CVs into the bin.

Men When listening to your favourite CD, simply turn up the sound to the volume you desire; then turn it down three notches. This will save your wife from having to do it.

Gamblers. For a new gambling opportunity, try sending GBP50 to yourself by Royal Mail.
Banging two pistachio nutshells together gives the impression that a very small horse is approaching.

Blind people Give yourself at least a chance of seeing something by not wearing heavy dark glasses all the time.

Alcohol makes an ideal substitute for happiness.

Drivers. If a car breaks down or stalls in front of you, beep your horn and wave your arms frantically. This should help the car start and send it on its way.

Prevent burglars stealing everything in the house by simply moving everything in the house into your bedroom when you go to bed. In the morning, simply move it all back again.

Car thieves. Don’t be discouraged when nothing is on view. All the valuables may be hidden in the glove box or under a seat.

Depressed people. Instead of attempting suicide as a ‘cry for help’, simply shout ‘Help!’ thus saving money on paracetamol etc.

Motorists. Avoid getting prosecuted for using your phone while driving. Simply pop your mobile inside a large shell and the police will think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sea.

Jeremy Beadle. When selling DVDs on your TV advert, hold the discs in your bigger hand so that they do not appear to be the size of laser discs.

Shoes last twice as long if only worn every other day.

Single men Convince people that you have a girlfriend by standing outside Etam with several bags of shopping, looking at your watch and occasionally glancing inside.

Boil an egg to perfection without costly eggtimers by popping the egg into boiling water and driving away from your home at exactly 80 kph. After 5 kilometres, phone your wife and tell her to take the egg out the pan.

Alcoholics—don’t worry where the next drink is coming from. Go to the pub, where a large selection is available at retail prices.

Mcdonald’s. Make your brown carrier bags green in colour so they blend in with the countryside after they’ve been thrown out of car windows.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婚姻停尸间@林高树

婚姻停尸间>>>林高树

根据我国法令,除非双方达成协议,否则想要离婚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到婚姻仲裁局接受“调解”。为的是数月后领到仲裁局发出的一纸调解失败证明,双方再到法庭见真章;这场“法事”,将是过去的亲密爱人为埋葬婚姻而联手主演的最后一场告别大闹剧。让几个不相关的外人(法官、律师),“专业”地为双方过去的徒然做一翻“合理”的清算,还能不是胡闹剧吗?

位于布城的婚姻仲裁局总部的调解室前有一等候厅,摆了几排蓝色沙发,面对着与厅外走廊相隔的那扇双开式落地玻璃门;或许为了避免闲杂人等胡乱闯入,这扇门是琐住的。被约谈的“个案”无法进入,敲敲玻璃门,通常会有早到的人帮忙按电钮开门。

大家在相互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后,安静就座,相对无言。不管有多少位面如死灰的“个案”(此时此地,似乎连被称为『人』都不配了),等候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悄悄的,气压格外沉重;偶尔也会有人接个似乎很令他兴高采烈的电话,可是挂下电话后刹那恢复的空寂,却让人难受得在瞬间忘了他之前明显有点没血性的表现。

生命中的多种无奈,死亡是最不可避免的一个。死亡的最无可奈何之处,莫过于它的无可替代的本质,人人都得自身去经历死亡的过程。临终关怀的重点不是让你不死,只是赶在最后时刻让你还有机会学习,对生命终结的态度要看开点。

结婚若是两个人在认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后,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的美丽,离婚则是在承认错误后,不得不把一个整体活生生的再次撕成两半的哀愁。犯了错误,就得付出代价,也算得上是天经地义吧?离婚不是生命中的必然,然而一旦不幸发生,付出代价的话虽然嘴巴说得轻松,当事者所经历的创伤又岂是心理辅导员凭其“同理心”就能奢望了解这么简单的?

恰如死亡一样,离婚也是无可替代的,当事人必须自己面对。较死亡尤其不幸与无奈的是,因为机制的缘故,离婚者还得亲手为自己逝去的婚姻办葬礼。婚姻仲裁局调解室前的等候厅,无异就是婚姻的停尸间,提供一个时间空间让当事人进行最后的告别式。面如死灰的等候者,就像电影中死者的灵魂在投胎前,回头再看自己的尸体最后一眼,暗自神伤;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身死倒也罢了,心死方是大悲哀。紧接下来的“法事”,紧锣密鼓兼且投资庞大,却几近于毫无意义而又无法回避其残暴画面连连的三流好莱坞电影…。

婚姻仲裁局的调解员也承认,他们的成功率不到一成。

3/9/2006 《南洋商报》《人文》版

For Malaysians only, or those who care

Very interesting... read it on. Somebody should get this to 'people on top'…

Let's do some simple calculations here.
In Malaysia, the average family income is RM3,000 /month (where father works, mother doesn't). I understand there are many families whose monthly income does not reach RM3,000, but, to make things simple, let's take RM3,000 as the figure. Ok lah, right?

Okay, let's start rolling with a family which has Papa, Mama, 1 daughter and 1 son.
Ngam-ngam…

Calculation starts...

Electricity and water bill: RM100
(No air-con, No home theatre, No water heater … ok?)

Phone bill (Telekom): RM100

Meals for a happy family: RM775
(3 meals on RM25/day, RM25 for 4 persons…?)

Papa makan / teh-tarik during working hrs: RM155
(RM5/day, RM5 … can eat what?)

Car repayment: RM400
(A proton saga aeroback, 7 yrs repayment)

Petrol (living in city, traffic-jam): RM300
(go to work, bring son to school, only can afford one car running)

Insurance: RM650
(kids, wife and myself)

House repayment: RM750
(low cost housing repayment for 30 yrs, retired still have to work to pay!)

Tuition: RM80
(got that cheap meh? i don't think so)

Older children pocket money @ school: RM20
(RM1/day, eat bread?)

School fees: RM30
(enough ah?)

School books and etc: RM100
(always got extra to pay in school)

Younger children milk powder: RM50
(cannot have the DHA, BHA, PHA one, expensive)

Miscellaneous: RM100
(shampoo, rice, sauce, toilet paper)

Oh wait!!! I have to stop here, so... No Astro, no movie @ cinema, no DVD, no CD, no online, cannot KFC, cannot McDonald, cannot go Park walk during weekend (petrol expensive), no chit chat on phone with grandparents, and etc...

Let's use a calculator to total up... WALAO EH! Shit! RM3,610 already…
EPF belum potong, income tax lagi........oledi RM3,610...

How to survive lah tuan-tuan dan puan-puan sekalian???

Our Deputy Prime Minister asked us to change lifestyle?
How to change? Don't eat? Don't work? Don't send children to school and study?

Besides that, I believe in Malaysia population, there are millions of rakyat Malaysia which still don't earn RM3,000/month!!!

What is this? Inilah Malaysia Boleh.... Sorry... it should be Malaysians Boleh , because we're still alive and kicking!!

Our politicians must be mad!!!!

Monday, August 28, 2006

Doctor vs Mechanic

A mechanic was removing the cylinder heads from the motor of a car when he spotted the famous heart surgeon in his shop, who was standing off to the side, waiting for the service manager to come to take a look at his car.

The mechanic shouted across the garage, "Hello Doctor! Please come over here for a minute." The famous surgeon, a bit surprised, walked over to the mechanic. The mechanic straightened up, wiped his hands on a rag and asked argumentatively, "So doctor, look at this. I also open hearts, take valves out, grind 'em, put in new parts, and when I finish this will work as a new one. So how come you get the big money, when you and me are doing basically the same work? "

The doctor leaned over and whispered to the mechanic...
"Try to do it when the engine is running".

Monday, August 21, 2006

Ways to Cope with Job Stress

Ways to Cope with Job Stress:
- Drive to work in reverse
- Every time your boss asks you to do something, ask, "Do you want fries and a Coke with that?"

Monday, August 14, 2006

Some jokes

Customer : Waiter, do you serve pigs?
Waiter : Please sit down sir, we serve everyone.

Customer : Waiter, is this a lamb chop or pork chop?
Waiter : Can't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by taste?
Customer : No, I can't.
Waiter : Then does it really matter?

Customer : Waiter, there's a fly in my soup.
Waiter : That's all right sir, he won't drink much.

Customer : Waiter,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fly in my tea up?
Waiter : I wouldn't know sir, I'm a waiter, not a fortune teller.

Customer : Waiter, this soup tastes funny.
Waiter : Funny? But then why aren't you laughing?

Wife : Do you want dinner?
Husband : Sure, what are my choices?
Wife : Yes and no.

Girl : Do you love me?
Boy : Yes Dear.
Girl : Would you die for me?
Boy : No, mine is undying love.

1st thief : Oh ! The police is here. Quick! Jump out of the window!
2nd thief : But this is the 13th floor.
1st thief : Hurry! this is no time for superstitions.

Teacher : Correct the sentence, "A bull and a cow is grazing in thefield"
Student : A cow and a bull is grazing in the field.
Teacher : How?
Student : Ladies first.

Waiter : I've stewed liver, boiled tongue and frog's leg.
Customer : Don't tell me your problems. Give the menu card.

Saturday, August 12, 2006

施明德致函 促請陳水扁下台

吳典蓉/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黨主席施明德以「老戰友」署名,寫了一封信給昔日並肩作戰的陳水扁總統,信函已於前日(八月七日)送達總統府。施明德在信中坦承自己對陳水扁及扁嫂有著「老革命的溫情主義」;但也強調,只要陳總統在位一天,就看不到停損點,民進黨沒有明天,台灣看不到未來。

施明德說,國家最大的危機,在於人民失去信任,他呼籲陳總統作一個強者,為了台灣,勇敢認錯,鞠躬下台。以下是施明德信函全文。


陳總統扁哥:

情勢讓我必須寫這封信,對我是一種極大的煎熬和殘忍……。

即使是提筆的此刻,沐浴著溫熱的晨曦,我仍然難捨二十幾年來於公於私都難於切割的關連。

在「美麗島大審」中,你是最年輕的辯護士,我是「江洋大盜」。所有被告都輕易找到辯護律師,只有我幾乎沒有人敢替我辯護……。那幕歷史劇連續上演到今天。我們都是重要演員。

設國政顧問團 邁向白金體制
一九九二年國會第一次全面改選,第二屆國會成立,我是首任「總召」,你任「幹事長」,人民對我們何等期待!

二○○○年三月,投票前一周,林義雄、葉菊蘭陪著你和我見面。當時,外界猜測我會棄你不顧。晤談中,我只要求你保證,擔任總統後應:

第一,「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絕不可退卻」。

第二,「台灣人民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絕不可放棄」。

你當著林、葉兩人的面,信誓旦旦的保證,迄今檢視,在這方面,你守住了道,令人欣慰。

當時你還跳躍式的保證,當選後你將效法美麗島時代,成立類似「五人小組」,邀請「施主席、林主席……」等黨內前輩,成立「國政顧問團」。

這點,言猶在耳,你在當選後,卻邀請對民主運動素無淵源,從不參與的大財團和學人組織了「國政顧問團」,連當時擔任黨主席的林義雄都被排斥在外。這是你的政權邁向「白金體制」的第一步,也是鑄成你今日處境的關鍵性錯誤。全世界領袖沒有人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和眾多財團擁抱,授予決定閣員、國家大員的權力,利益輸送毫不掩飾…。你本人親暱財團,你的重臣、你的家庭和親家,怎能不和這些財勢者耳鬢廝磨?

今天國家淪落至此,不是沒有肇始的。

我婉謝任資政 也拒連宋拉攏
近年來許多「小人之心」,以各種方式羞侮我,因為我抨擊你的「白金體制」,攻擊你違背現行憲法的「雙首長制精神」,六年來讓朝小野大,行政立法不斷傾軋,國政空轉,你的擁護者或利益分享者最常攻擊我的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失意政客」!這些「小人之心」完全不知道你我的一些互動:

二○○○年,當選翌日,你當面邀請我(一)回任黨主席(二)組國會多數聯盟參選立法院院長(三)辜老請辭後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我婉拒後,數日後又當面請我擔任「資政」。外界也不知道,即使我們已公開不來往,你的重臣,也常常徵詢我這個職務那個職務接不接受?傳達對我女兒的關切,及關懷我的經濟狀況。這些「小人之心」卻無視於我「不僅力能承受苦難,更力能抗拒誘惑」的能耐,也陷你於對「前主席」不聞不問的不義之中!年初小馬宴請我,笑笑地說 「你總是談國家大事,為什麼從不說說你可以接受什麼?」

謝謝你這六年來不斷地關愛。

我犯溫情主義 不曾批評扁嫂
你我的關係如此,我對扁嫂更有一番特殊的情誼。她一生的遭遇令我由衷同情,她爽朗的個性更令我感動。記得「九二一」當夜,歷屆主席陪著你們夫婦拍競選廣告。扁嫂一見到我就大聲嚷嚷:「NORI啊!你講要帶我去看猛男秀,怎麼一直黃牛啊!」一位重殘者卻常保持這種率直,使我一直到今天,即使SOGO案如何喧嚷,國務機要費如何震撼,公開或私下我還是不忍批評一句扁嫂。

也許我心中有一份溫情主義,在二○○四年你和連宋大戰,屈居明顯下風時,不管連宋如何拉攏,我都不肯從背後砍你,寧願遠避美國,不願背棄你,背棄民進黨。

今年五月廿日,我針對迄今仍不認罪的趙建銘開第一槍:「道歉不夠,必須收押趙建銘」從那天起,你和你家族對我也許有了恨意。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最近,我常常對一些友人承認:『 對阿扁和扁嫂,我犯了老革命的溫情主義!』

這就是寫這封信,開頭我會承認,「寫這封信,對我是一種極大的煎熬和殘忍……」的背景。

不再重複你我和社會共知的情事。事到如今,你們為了自保,「趙建銘不認罪,陳總統不認錯」,已是眾所皆知。

只要你仍在位 台灣有未來嗎
這樣的事實,也使國家陷於無法突破的僵局。民主重創,道德淪喪,國政搖擺不定……,而且看不到停損點,測不到停損日。

你的聰明一定看得到,只要你在位一天,民進黨還會有明天嗎?台灣還會有未來嗎?

只要你在位,年底北高兩市的市長還能選贏嗎?

只要你在位,二○○七立委能不大敗嗎?

只要你在位,二○○八的總統大選民進黨還有希望嗎?

為了愛民進黨,為了愛台灣,懇請你辭職吧!

風暴延燒以來,你不只不聽各界的批評,也不願接見像我這類對你懷有老革命溫情主義者的聲音。你只接見六年來分享你權益的「台獨大老」的鼓勵和建言,你只召來仰你鼻息的「四大天王」,傾聽鞏固領導中心論。你只對挺你的立委和名嘴摸頭…。當著你的面,擁護聲連連,但你可知道市井小民怎麼說?

台獨大老挺你 且聽小市民說
日前,我到菜市場買菜,聽到一個菜販對對面攤的肉販說:「阿花啊!發票不要丟掉,都愛收起來給總統府報國務機要費!」

昨夜停車,老收費員對我說:「老主席啊!你該給阿扁講啦!阿卿嫂的兩萬伍讓國家付是不對的啦!」

這些都是昔日擁護你,為你搖旗吶喊的多數小市民的真正心聲!

總統是國家道德最亮的標竿。

總統是國家主權的肉身象徵。

總統是穩定政局的基石。

當標竿蒙塵,當肉身汙化,當基石傾斜,人民還能盼望什麼?

認錯鞠躬下台 給一個榜樣吧
扁哥,我們錯了。執政後,我們沒有把這個黨帶好,我們沒有引領台灣走向廉能的社會,我們必須勇敢認錯,我們應該鞠躬下台。坦承認錯,會得到人民的體諒。硬拗、狡辯只會帶來更大的羞侮和報應。

民主政治的可貴,在於不怕更換國家舵手!

國家最大的危機,在於人民失去了信心和信任!

給一個榜樣吧!

示弱是強者的美德!

唯有真正的強者,才敢認錯才敢捨棄!

平安

老戰友

施明德 親筆

二○○六年八月七日晨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Jokes from Down Under -- I think we all like to do the same to our politicians too

A driver is stuck in a traffic jam on the freeway. Nothing is moving.

Suddenly a man knocks on the window.

The driver rolls down his window and asks: "What's going on?"

"Terrorists have kidnapped John Howard, Peter Costello & Kim Beazley.They're asking for a $300 million ransom, otherwise they're going to douse them with petrol & set them on fire.We're going from car to car, taking up a collection."

The driver asks: "How much is everyone giving, on average?"

"About a litre."

Tuesday, August 08, 2006

Thought of the Day 1

Accept that some days you are the pigeon, and some days you are the statue.

Sunday, August 06, 2006

我不代表男性发言――《女性的语言》读后感@周嘉惠

我不代表男性发言――《女性的语言》读后感>>>周嘉惠

人分男女,狗有公母,可是蚯蚓比较复杂,他们雌雄同体。

平时倒也罢了,只是在“性致”来时,估计两条雌雄同体的蚯蚓大概要靠猜拳来决定双方当下的性向以及个自当下的性别。即使不算扫兴,难道不嫌有点麻烦?不过,子非蚯蚓,安知蚯蚓之乐?

这样的生物世界中,应该不会有什么性别冲突事件的发生。因为雌雄同体,他们对“异性”的种种行为,大概都比较容易抱着一种同情的心态来理解,不至于动不动就轻启金星人与火星人之间的星际大战。

我们没有蚯蚓的幸运,所以就经常要面对星际大战。导火线无疑先是缺乏沟通的耐性、理解的意愿,接下来的招招见血、拳拳到肉已算是最低消费,碰上涵养不够的朋友恐怕还要祸延家长与祖宗。总之,凡战争都有伤和气,不可爱。

在哲学的眼光看来,心理学、社会学这些学问,都像是外人在评自家的事,感觉上总是有点怪怪的。我们都听过瞎子摸象的故事,外人再怎么摸索,距离“自己人”世界的完整画面多少还是会相差这么一点。因为我们不是雌雄同体,所以有人要自称两性专家虽不至犯上欺诈罪,但对于他们的言论,我们倒也不必言听计从、照单全收。

男女有别是事实,不过我们的性别难道就真的赋予了我们对同性的代表性、发言权,以及对异性的批判权?不论男女,在讨论两性差异时,假如能够暂时放下先入为主的想法,站在美国已故哲学家罗尔斯所谓的“无知之幕”背后进行论述,那至少说服力会强得多。

最近有位博士,在他的硕士老板的指示下打电话向我查证一些事项。在得知我就是本尊时,博士有点意外的说:“我还以为周嘉惠是个女的。”虽然对于不能符合人家的期望亦不无歉意,但我也只能告诉他,“你的『以为』错了。”

6/8/2006 《南洋商报》《人文》版

女人的语言@关佩玲

女人的语言>>>关佩玲

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语言就是文化。种族的不同就是语言的不同。男女的语言也是不同的,不过,除了男女文化的差别外,这与男女的身体差别也有密切的关系。

男女语言的差别
美国社会学家亨斯林(Henslin )在2000年出版的《社会学的影响》一书中对男人和女人在语言上的差别作了区分。他认为男性的语言充满进攻、挑衅和战争的味道,女人的语言则带有明显的劝导、教育和启发的“养育”特色。

亨斯林认为这与男性的父权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女人的性别有密切关系。

在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父权社会曾经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那时,社会分工,造成了男女角色的差别。男人外出狩猎、寻找食物、做粗笨的体力活、抵御外来族群的入侵;女人则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女人的语言委婉、温柔、细腻和悦耳动听永远是女人语言的最大特色,一个女人不论性格是外向的、勇敢的、大方的,还是,性格是内向的、害羞的、拘谨的,其语言都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她们不论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对素不相识的客人,讲话总是注意礼貌,讲究分寸,照顾对方的感受,注意对方的反应,尽可能让对方心满意足。这与男人的语言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充满进攻和挑逗的味道、一定争一个输赢的心理,甚至满嘴污言秽语,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

男人的喜欢斗争、挑衅、支配别人寻找刺激、追求新鲜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男人的语言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表现。你听男人讲话,总是能够感觉男人那种强烈的征服、战胜他人,并且希望以此获得满足的不健康的心理。相反,你听女人讲话,总是能够被女人那特有的细腻、温柔和万般风情所感动和征服。所以,女人的语言能够沁人心脾、深入人心,男人的语言能够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却无法打动人心,让人心服口服。男人只需要表面的唯唯诺诺,阿谀奉承,女人需要真正的感情和心灵的沟通,男人只能感受人性的粗浅的、浮躁的表层,女人能够深入人的心理的深层,取得人性的精华,欣赏人性的真善美。

女人语言的深层结构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很容易解释女人语言的深层结构。女人的语言特色是由女人身体的“养育”特点决定的,“养育”就是女人语言结构里的深层结构。女人的语言都可以从“养育”这个源泉里找到答案。

“养育”孩子、家庭是与许多琐细的小事分不开的,所以,女人喜欢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一件小事翻来覆去讲。

“养育”孩子、家庭与耐心分不开,所以,女人喜欢千叮咛,万嘱咐,总是担心男人忘记照顾家庭,粗心大意。

“养育”孩子、家庭与教育分不开,所以女人喜欢教训男人,只要男人“越轨出线”,女人就黑下脸,把无数利箭般的语言射向男人,直到男人跪地求饶,痛改前非,才善罢甘休。

“养育”孩子、家庭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大功告成。所以,女人喜欢找人闲聊,以发泄心中的牢骚、苦闷,甚至哭哭闹闹。当她们发泄后,对孩子和家庭就更加忠心耿耿。

女人天生是语言高手
“养育”还给了女人语言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优势,这就是“爱”的语言。在表达爱的感情方面,女人是高手,男人是小儿科。女人总是把爱抒发、表达和解析的头头是道,情深意切,男人总是把爱扭曲、变形,改头换面。女人的爱的语言温暖、和谐,激动人心,男人的爱的语言夸张、粗鲁,难以入耳。偶尔,也能够听得到男人的很好的爱的语言,不过,因为这个爱的语言不是来自男人本身的特点,所以,也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换了时间和地点,这个爱的语言也无影无踪。这样看来,女人天生是语言的高手。

30/7/2006 《南洋商报》《人文》版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公司关于干部外出撞死母猪的规定

公司关于干部外出撞死母猪的规定

公司总经理到外地出差,办完了公事之后,就要司机拉着他到处转转。转的目的是要为老婆买点礼物。每次外出,总经理都要为老婆买点礼物回去,几年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在一家时装店里,总经理看中了一件女式睡衣,那睡衣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很性感,360元。付了钱,总经理才感到有些后悔。原因是营业员没有开“办公用品”的发票。这让总经理很为难,回去后怎么到财务科报销呢?返回的路上,他坐在车子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车行至一路口,忽见一老农赶着一群猪过来。总经理顿时来了灵感,便对司机说道:“我给你嫂子买了件睡衣,回单位后无法入账报销,你就打个便条吧,就说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农民的一头小母猪,赔款 360 元。”

第二天,司机就照总经理说的打了个便条,总经理签了字,就拿到财务科报销了。事情本来就这样了结了,但司机心里不舒服:睡衣你老婆穿在身上了,花费的钱公家给报销了,却把这个责任推到我的头上,我成了冤大头,哪有这样的道理!终于有一天,司机也拿着一张便条找总经理签字。上面写道:“某月某日出车至某某路段,不小心撞死农民一头小母猪,赔款 320 元。”

总经理拿着便条想了一下,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过了些日子,总经理到外地出差,办完公事,又让司机拉着他到处转,目的还是给老婆买礼物。在一家珠宝店里,总经理看中了一对 850 元的耳环。付了钱,珠宝店的营业员不肯开具“办公用品”的发票。

总经理回去后,又让司机打了一张和上次一样的便条。不过这次总经理在便条上改了一个字,把“撞死了一头小母猪” 改成了“撞死了一头老母猪”。

总经理的车接连撞死母猪的消息,两位副总经理和近 10 位中层干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今天是李副总经理,明天是王副总经理,后天是计划科的赵科长,再后天是安全办的赖主任……隔三差五,就经常有人拿着“撞死小母猪”或“撞死老母猪”的便条让总经理签字。

于是,总经理召集所有公司干部开了一个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主,他们研究出了一个《××公司关于干部外出撞死母猪的规定》。

《规定》明确强调:总经理每年可以撞死 12 头猪,其中老母猪不得超过 6 头;副总经理每年可以撞死 6 头猪,老母猪不得超过 3 头;中层干部每年可以撞死 3 头猪,其中老母猪只能撞死 1 头;一般员工外出一概不准撞死猪。凡超指标的,其费用一律不得入账报销。

Sunday, July 23, 2006

鸡鸡鸭鸭站起来!>>赖昭光7/4/2006

鸡鸡鸭鸭站起来!

资深时事评论人李万千先在《东方日报》的专栏《亦彼亦此》突然被关掉,让我想起明代南都金陵名妓秋香所作的一首诗:

昔日章台舞细腰,
任君攀折嫩枝条;
如今写入丹青里,
不许东风再动摇。

李万千先生是笔者敬重的评论人,本文起始以名妓秋香从良后的典故为引子,旨在于反映当前大马时事评论人的地位、境遇、众生相,故事若有雷同、纯属巧合、但无关虚构,若有其他英明评论人或尊贵的嫖客自愿对号入座,请自便,本院子恕不招待。

从月前的漫画风波、到目前的抗议汽油涨价风波,其间更有宗教信仰风波、首相女婿被指控乘直升机发达风波,一连串的警察滥权风波,可谓多事之秋,对于时事评论人来说,要评的课题很多,但几乎全被“上头”列为不可以写的范围,许多专栏作者并没有被告知禁写的课题范围,蒙在鼓里努力的撰稿人白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时评,结果被一大串无厘头的理由退稿,被左青龙右白虎的政权护卫挡驾在各自的专栏门外,成为退稿旺季,风声紧,帝王宁可自慰保身,即使饥渴难忍,勉强召来一个懂得“分寸”的良妓,也必然是手脚被铁链捆绑,加以手铐,口塞棉布,令其不得张声呻吟,稿来搞去,搞到面目全非、体无完肤者比比皆是,一些专栏如李万千的《亦彼亦此》亦甚至被当癌症肿瘤般被仓促切除,籍此避免病变恶劣情况蔓延全身。

唐代岭南乐营妓女一次在席上得罪了宾客,被长官处以棒刑,在场的文人还拿她们开心,赋诗嘲笑她们“绿罗裙下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汇集成河的“两行泪”,溯源而上,看看马来西亚鸡鸡鸭鸭的地位、境遇、众生相吧!

你给我“搞”我给你钱
在马来西亚为平面媒体写中文时事评论,与做鸡做鸭有许多共同点,没有干过这行的人,实在无从了解评论人的地位有多cheap!除了肢体(文章)得任由嫖客(编辑)摆动,叫春(异议)音量声调也处处受限,嫖客欠稿时,鸡鸭招之则来;难搞时,挥之则去,只有摇摇头(嫖客的典型动作),不必交待,好像是纯粹是你给我搞,我给你钱的买卖交易,任由摆布,没有情、没有意、更没有义,地位卑微若鸡鸭。

文稿从标题到内容,任砍、任删、任改,名妓可能会受到一点点礼待,例如嫖客偶尔会先会征询:“脚可以摆到那边去吗?”,“叫春的声浪可否调低音一点?” 若是卡厘菲的二等、三等评论人,则难免要面对“任君攀折嫩枝条”的粗鲁玩法,一些初哥被玩了几次后,往往大部分就习以为常,当成行规来办。那边想搞就会来电,要稿这就给你搞,既然人都在你床上了,那就任君攀折嫩枝条,怎么攀怎么折悉听遵便。文章发表了,乡下叔伯姨妈拿着报纸奔相走告,知名度提高了,光宗耀祖了,可以告慰了。

鸡鸭毛遂自荐取代专栏
记得当年528报变的时候,《南洋商报》的一些知名评论专栏被关闭,据说当天就有好几个评论人直奔报馆编辑部去毛遂自荐,要取代该专栏,这些自命不凡的小鸡鸡,有一个还在做议员梦,一个就快圆了作家梦,这回《东方日报》名家版又出现头条评论的空缺,不知道有多少鸡鸭前去毛遂自荐。

那些即将顶替李万千的《亦彼亦此》栏位的准高档专栏作家,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栏名,这里有一些雅俗共赏的栏名建议,可任选配用,自认头等或比李万千先生更高一等的可取名怡香院(可比美名妓赛金花、小凤仙)或清吟小班;谦虚一点自认二等的可以命名为茶华楼、三福班、四海班、贵喜院、桂音班、云良阁;若是比较自卑,自认三等的可以取名怡春楼、陆生院、双凤楼、鑫美楼、永全院、天顺楼、泉生楼等等。

鸡鸭忙着在笼外吃米?
一只麻雀已落在罗网里面,另一只不会飞来吃米;但现在我们看到一只麻雀已落在罗网里面,但其他麻雀照旧飞来吃米,而且若无其事,或许这些麻雀认为少了一只麻雀,这里有更多米好吃,不吃白不吃,我不吃别的麻雀也会来吃。所以,李氏在他转战网络媒体后,以《开场白》一文,详述他在〈东方日报〉的专栏《亦彼亦此》被关闭的情况,指出国阵政权的恶法和对新闻自由的压制,以及16位评论人被禁止写作的境遇,他呼吁:“如果有任何方面愿意为这16位作者打抱不平,包括采取法律行动,本人准备给予配合。”

《开场白》一文发表了五天后,除了《当今大马》专栏作者黄业华发表了回应文章:《待从头,此其时》以及杨白杨的《万千专栏被关有感》,至本文截稿为止,除了零零星星的网络读者回应,以“立意维护和拓展国内的言论与资讯自由以及媒体独立;并增进撰稿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宗旨的撰稿人联盟(WAMI)仍然没有动静,黄丝带网站也没有任何报道。

《东方日报》名家版其他数十民名作者也没有反应,不晓得是在忙着在笼外吃米,还是根本不知道 《亦彼亦此》已经收档?不晓得是认为少一个香炉少一个鬼,还是自觉爱莫能助,只好以此为鉴,从此洁身自爱,力保地盘求存?

评论人稿费不如“鸡鸭”
大马目前做鸡做鸭的福利比一般评论人好,鸡鸭收入好,秋杰路后巷廉价,一搞也要卖三四十块,评论人在大报开个三五百字专栏,一稿只得15到30令吉,做鸡做鸭不赊账只收cash,评论人三五十块要三五个月后才收到支票。

做鸡做鸭遇到扫黄出事有“上头”罩着;当评论人,遇到扫黄却成为“上头”打压的对象,“鸡鸭”被扣留、被判刑罚款、一切有“上头”担保侯审、代清还罚单,评论人的下场与李万千的专栏被关闭的境遇一样,唯一的待遇就是自己保重。

职总为工人争取基薪,撰稿人有一个WAMI,比秋杰路后巷廉价的鸡鸭有水准,有理想,但于人印象却是自哀自怜的弱势组织,逢人就哀叹没有人手没有钱,却不懂得抓紧旺季的出位良机,即刻发挥”立意维护和拓展国内的言论与资讯自由以及媒体独立;并增进撰稿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宗旨,并争取“人手”及“金钱”的支持。

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一个月前,我循例交稿,在金鱼缸左右扭动腰肢,让客子看了足足一个月,却还没决定要不要搞。一天过一天,“稿子”的时效已过,如果有责任感的商家,应该趁“稿子”时效期限未Expire之前,退回给供应商决定如何处置、或廉价抛售、或再循环,一来环保、二来不浪费资源,若不退货,就应该包销,稿费照付,如果要在商言商,亏本的生意没人做,如此作业模式绝对合情合理。

报馆与评论人、撰稿人之间应该是一种互辅互助,共同进步成长的伙伴关系,而不是随叫随到,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您们同意“我们一家都是人吗?”,摇摇头就叫你自己保重的做法,太不人道,太过分了!

飘浮的冰山必定随海流摆布
虽然有不少御用评论人甘于作为党官泄欲和玩弄的角色,沉迷于吃喝玩乐的生活,部分虽无法忍受霸权严苛的束缚,也没有忍受清贫的勇气,因而迷失了本性。但是,毕竟有许多人在江湖,却不愿堕落,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她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人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争得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往往十分执著,不惜舍弃悠闲的家庭生活,甚至为此献身。

自有者,珍惜自己的人格;自私者,珍惜身外的金钱、地位与名誉。泊锚的船大体以经得起风浪,飘浮的冰山却必定随海流摆布。仅以此格言勉励尚存志气的撰稿人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益。

黑格尔言: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不要整天担心人家“要不要搞你”,终日牵挂“人家要不要你来稿”。而要以2020世界级先进国为目标与理想,要有尊严地行动以及思考:“我该不该给稿?”,“要不要让你搞?”

NB. 别说专栏了,投过稿的大概都会有点共鸣。

Jedi Favourite Brand

Friday, July 21, 2006

Geometry Problem

Below is problem 3 from a geometry examination. It is the solutionsubmitted by a beautiful blonde student. It is our understanding thatafter careful scrutiny, the student was given credit for the answer bythe teacher. When hearing of this the Board of Education warned mathteachers to be more explicit in the wording of examination problems butwas hesitant to suggest how.

I think she done good!!



Tuesday, July 18, 2006

猫头鹰哲学征文赛简章

猫头鹰哲学征文赛

宗旨:
提高公众对哲学的兴趣。

主办单位:
猫头鹰之家 Minerva Circle

体裁:
小说,散文或论文

语文:
华文

字数:
2000 - 5000字

范围/题目:
不拘

评审标准:
原创性、逻辑性、可读性、清晰性,文笔优美尤佳。

评审方法:
分初审和决审。初审由猫头鹰之家担任评审团,决审由三位特約评审员担任。若参选稿件程度不尽理想,评审团有权决定奖项悬空。若评审团认为有必要,将针对文章内容与参赛者进行口头交流,以防抄袭。评审团的决议为最后决定。

参加资格:
每人限投稿1份。国籍不限。猫头鹰之家理事不得参加。

奖励:
特奖 1 名, RM1000(马币一千)现金,奖状一份,猫头鹰之家活动半价优待券一张。
佳作 5 名, RM200(马币二百)现金,奖状一份,猫头鹰之家活动半价优待券一张。

稿件规格:
1.恕不接受手写稿。
2.稿件请以MS Word等文书处理软件打稿。请用12号字型,字体不拘。
3.若引用他人作品段落,请注明出处(作者,书名,出版社,页数),否则以作弊论。
4.第一页的第一行请注明题目,档案名请放“Essay”。个人资料请勿存放在此档案。
5.请在另一档案 (档案名请放“Personal”)写上中英文姓名,地 址,联络电话,电邮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文章题目。

截止日期:
2006年9月2日前将参加稿件以电邮寄至minervacircle@gmail.com

揭晓日期:
2006年10月8日在http://windowofminerva.blogspot.com公布。得奖者将另行个别通知。

其他:
获奖作品版权归猫头鹰之家拥有。
得奖者需提供半身近照一张以供存档。
如有疑问请以电邮联络minervacircle@gmail.com

Sunday, July 16, 2006

人文講座與聽眾動員@溫任平

人文講座與聽眾動員>>>溫任平

國內主辦文化活動,尤其是講座會、研討會,這些年來的聽眾出席率均嚴重偏低。1983年12月18日顏清文律師、李萬千先生與筆者於怡保的佛教聯誼會禮堂主講大馬文化,出席者除了前面兩排坐滿了主辦當局福聯會諸理事與董總領導人(李萬千是當時的董總執行秘書)之外,後面近20排都是年齡未屆20的年輕人。講座會結束後,我與台下聽眾聊天,才知道這些年輕人是穿了便服在培南獨中唸高二、高三的在籍學生,其中也有少部分學生來自培南國中與育才獨中。

難怪演講會過後的提問時間,前面兩排的聽眾提出的問題會那麼精采,而後面十多排聽眾卻噤若寒蟬,形成強烈的反差。20多載一晃而過,研討會聽眾要近乎“政治動員”那樣的調度,現象依舊,看不出有什麼改善。留台聯總的執行秘書李宗舜告訴我,某次新書發佈會(發售禮)連作者在內出席者只有6人。近期馬華公會婦女組某區會主辦社區民生問題講座會,籌備了兩個月,來的人不足10個。

也許有人有這個錯覺,馬華文學研討會一類的活動近年來似乎還搞得蠻有聲有色的。且聽筆者如實道來,這類研討會由於受邀提論文者大多是大專學院中文系的教授、講師,主辦當局許多時候還是有關大學或學院的中文系部,要鼓勵、慫恿學生參加,順理成章也容易許多。從學生的立場來看,不參與本系活動,情理上講不過去;擔心研討會的論文研析課題,可能是期考要出的料;更擔心老師不高興會影響考情。當然教授、講師都沒威迫利誘學生出席研討會,這違背了他們的學術原則與工作操守,而我們的大學教席是以循規蹈矩聞名於東南亞的。不過學生們懂得揣測上意,以行動表示支持。主辦單位與參與個體的一項“共謀”(Collusion)是:台上言論熱絡,台下人影綽綽;內行談門道,外行看熱鬧,各取所需。

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可謂啟蒙者的夢魘。池莉的小說《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情節類似寓言:作家“4”,碰到一個叫“貓子”的文藝青年,亞“4”準備向貓子傾吐他的豐富學識與創作的構思,他原先以為貓子聽了他的話一定會感動得聲淚俱下。作家才講了不及一半,貓子已呼呼鼾睡。作家“4”只好勉力以唱獨腳戲的精神把故事講完。這個類似《等待果陀》那種自說自話的無奈與荒謬情境,點出了啟蒙者的困境與聽眾的冷漠。

而這種冷漠的文化反應,由來已久。1920年4月13日北大校長羅家倫與教育演講家鄧中廈到處去演說,希望把新知識、新思潮帶到群眾去,最後他們不得不承認:“今天是星期天,在場的工人休息,都往北京遊逛去;市面上的善男信女又都到福音堂作禮拜去,剩下可以聽講的就可想而知。……雖然抓著旗幟,開著留聲機,加勁的演講起來,也不過招到幾個小孩和婦人罷了。講不到兩個人,他們覺得沒有趣味,也就漸漸散了。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不偃旗息鼓,宣告散幕啦。……到趙辛堂……一點多鐘,到不了五六人,還是小孩。……土牆的底邊,露出幾個半身婦人,臉上堆著雪白的粉,兩腮和嘴唇卻又塗著鮮紅的胭脂,穿上古色衣服,把鮮紅的嘴張開著,彷彿很驚訝似的,但總不敢前來。”這段載於《五四時期的社團》(二)167-168頁的報告,使我聯想到的是張藝謀電影裡經常出現的貧瘠與愚騃的奇觀(spectacle of poverty and ignorance)。

五四的知識分子面對這局面,既感痛心疾首復感束手無策。魯迅嚴厲地批判了這種不參與的“看眾”心態與行為,針砭“國民性”,並揚言“一個也不饒恕”。胡適走的是教育大眾化、平民化、普及化、溫和務實的社會改革路線。連出家學佛的弘一法師李叔同也強調“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

中國五四時期的國情與21世紀大馬華社的處境,時空差距頗遠,政經環境亦不相同,因此有些地方可供參照,有些地方則不可比附。國內的白領階級願意花個兩三千令吉去參加房地產投資策略一類的短期課程,至於報館主催的股市講座通常座無虛席,這是五四中國不可能出現的“非理性榮景”(借用格林斯潘的話)。至於人文講座,尤其是文史哲這方面的演講,能吸引到公眾人士前來聆聽者鮮矣,李澤厚、成中英、樂黛雲這些名教授、學者應邀來馬談中西哲學,聽眾的反應“麻麻”。

我們不難想像大專學院以及像留台聯總、大馬華人文化協會、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及其他文教團體主辦學術研討會,可能面對“聽眾不足,必須徵兵動員”這種窘局。學術研討會上提論文者眾,宣讀論文的時間可能只有20分鐘,講者只能提綱絜領講重點,根本抽不出時間來製造笑彈,讓氣氛輕鬆,賓主盡歡,難怪許多聽眾都覺得研討會沉悶無趣。不知被勸喻參與的大專生枯坐在冷氣間的感受如何?有何改善的建議?倘若有某單位就這方面作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相信很有趣。擔任好幾次這類研討會司儀的陳亞才先生每趟都提醒在座人士“不要作啄木鳥”,並善意地提醒大家可去盥洗室洗臉提神,從司儀殷切的敦促或不難窺見研討會聽眾與瞌睡蟲廝斗的苦況。無論如何,今日華社仍要比五四中國強許多,一些講座仍能靠名人的“明星效應”吸引到可觀的聽眾或觀眾。之所以用“觀眾”一詞,那是因為有人前來只在乎一睹名人風采,曹景行和我說霍金教授在北京大學演講,“觀眾”十分踴躍,才一開講,禮堂二樓的“聽眾”便溜了三分之一。看今日的文化演講行情,以龍應台、陶傑兩人最為本地聽眾∕觀眾受落。龍是前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有豐富的文化建設與改革經驗,且乎能言善道。有點像縮水黃秋生的陶傑是香港著名才子,語言造詣高,見聞又廣,說話風趣,也有市場。學術性研討會力量在大學的象牙塔裡,為內行人反覆研詰;普羅大眾,市民文化的提升則仍須仰賴以名人為號召的個人秀。文化變革可能需要雙管齊下,“高蹈”與“平易”之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16/7/2006 《星洲日報》

附:温任平的这篇文章颇能反映马来西亚的状况,唯对他喜欢“秀”英文的作风不以为然。

Sunday, July 09, 2006

Classroom Humour

Teacher: Maria, go to the map and find North America.
Maria: Here it is.
Teacher: Correct. Now class, who discovered America?
Class: Maria.

Teacher: Why are you late, Frank?
Frank: Because of the sign.
Teacher: What sign?
Frank: The one that says, "School Ahead, Go Slow."

Teacher: John, why are you doing your math multiplication on the floor?John: You told me to do it without using tables.

Teacher: Glenn, how do you spell "crocodile"?
Glenn: K-R-O-K-O-D-I-A-L.
Teacher: No, that's wrong.
Glenn: Maybe it is wrong, but you asked me how I spell it.

Teacher: Donald, what is the chemical formula for water?
Donald: H I J K L M N O.
Teacher: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Donald: Yesterday you said it's H to O.

Teacher: Winnie, name one important thing we have today that we didn't have ten years ago.
Winnie: Me!?

Teacher: Glen, why do you always get so dirty?
Glen: Well, I'm a lot closer to the ground than you are.

Teacher: Millie, give me a sentence starting with "I."
Millie: I is...
Teacher: No, Millie..... Always say, "I am."
Millie: All right.. "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Teacher: Now, Simon, tell me frankly, do you say prayers before eating?Simon: No sir, I don't have to, my mom is a good cook.

Teacher: Clyde, your composition on "My Dog" is exactly the same as your brother's. Did you copy his?
Clyde: No, teacher, it's the same dog.

Teacher: Harold, what do you call a person who keeps on talking when people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Harold: A teacher?

Thursday, July 06, 2006

Seafood Chowder Recipe

SEAFOOD CHOWDER

1 sm. onion, chopped
4 tbsp. butter
2 c. diced, peeled, uncooked potatoes
2 c. water
1 tsp. salt
1 1/2 lbs. frozen fish, thawed and cubed
1/2 lb. shelled and cooked shrimp, split
2 pkgs. frozen crab meat, thawed and diced
4 c. hot milk
2 c. light cream
White pepper

Saute onion in 2 tbsp. butter until tender. Add potatoes, water, and salt. Bring to boil, cover and simmer until potatoes are tender. Add fish, shrimp, crab meat and milk. Simmer over very low heat for 10 minutes. Add milk, cream and remaining butter. Heat, if necessary. Add pepper to taste.

I just love soup!

Hearty Vegetable Soup (from http://www.sanitarium.com.au/)

INGREDIENTS
1 tablespoon olive oil
1 onion, chopped
3 cloves garlic, crushed
650g butternut pumpkin, peeled and diced
1 red capsicum, diced
3 cups salt reduced vegetable stock
3 cups water
1 cup brown lentils, rinsed
1 x 420g can four bean mix, drained and rinsed
1 x 270g can corn kernels, drained
60g thin spaghetti, broken into pieces
1 cup baby spinach

METHOD
Heat oil in a large saucepan. Add onion, garlic, pumpkin and capsicum and cook over medium-high heat for 1-2 minutes. Pour in stock and water and add remaining ingredients. Bring to the boil, and then reduce heat and simmer covered for 20 minutes. Stir through spinach and serve with a slice of crusty wholegrain

1060 kilojoules (255 calories).
Protein 14g.
Fat 4g.
Carbohydrate 37g.
Sodium 640mg.
Potassium 730mg.
Calcium 75mg.
Iron 3.8mg.
Fibre 10g

Sunday, July 02, 2006

批判周嘉惠---亦回应周嘉惠文@周嘉惠

批判周嘉惠---亦回应周嘉惠文>>>周嘉惠

原不想指名道姓的批判周君,何必平白自讨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恶名,落人口实呢?不过看来似乎不为文“罪己”,一个多月以来《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道德思考》引起的讨论也好,讨伐也罢,恐难以善了。若要交流那就随便,谁想来凑一脚都无所谓。至于要批判嘛,在下当然是不二人选;周君有多少斤两,难道还有谁比我更清楚?

周君,须知批判你其实还不都是为你好?这可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啊。本文中的“你”指的是写《尼》文与后来《再说说尼采》时候让人摇头叹息的周嘉惠,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本文作者“我”相对而言当然比较进步。

哲学可是多高深的学问啊?尼采又是什么哲学人物啊?你可曾读过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试问你可曾经花个三年五载去学院接受哲学训练?连中国有点知名度的中文系学者谈尼采和存在主义都那么好笑了,阁下算老几?东施效颦岂不笑掉有识之士的大牙?虽然自称“指正”你,是有点让即使不是中文系学者都要感到好笑的用词,但重点是你毕竟没有对尼采用功个三年五载啊!别想偷偷转换话题!

诚然,你承认自己只是把《尼》文当普通叙述文来写。但你该明白,文章写出来后就属于读者,而不再属于作者,所以断定你是哲学文章就是哲学文章,断定你是哲理文章就是哲理文章,即使一口咬定你是儿童文学你也只好是儿童文学,哪还有什么好罗嗦的?是论文还是叙述文岂是你说了算的?诚然,你也承认过自己只是随便翻了一些尼采的书,但你以为那是谦虚?我看是心虚的成份居多!学那么两招三脚猫功夫,居然就胆敢来招摇撞骗?真不知天高地厚!

《道德经》的作者是不是老舍,这种是非题的答案只有“是”或“不是”两种可能,很简单。至于哲学嘛,它难就难在不是是非题,而是问答题,而且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答题。这种学问本质上是极具弹性的。再说,哲学界假如有盟主地位,也是人家封的,不靠自己打出来;不必动不动祭出翻天印,标签四射。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哲学做过许多演讲,是个尼采专家。不过,我也明白你的疑惑,当今西方哲学界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对海德格尔诠释尼采形而上学的根据语带保留。海德格尔“误读、误导、没常识”了吗?哈贝马斯没这么说?你不敢这么说?可能要怪你们学问太小,面壁去!

哲学概念往往是纯抽象逻辑,有时候哲学家的思想甚至超越语言表达的极限,还真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那怎么办?柏拉图的方法是大量使用比喻,海德格尔的方法是自创新字。这些都是在没有办法中的变通。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更神奇了,他的《伦理学》直接就用几何证明的方式来推论。如何传达哲学概念,要不要举例,似乎只是哲学家的个人喜好而已。

学哲学可以只精通其中一部分,却不能忽略其他部分。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自传《黄河青山》中尝言:“我们无法自欺欺人,说自己专长于某一小范围,作为深度不足的借口。”看来各科做学问的道理还是相当一致的。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起码你也该对这层道理抱着“心向往之”的敬意。

虽然无此规定,可是看样子学哲学应该兼修命理,那就能够凭一篇短文铁口直断作者是否“生活丰富”,写起文章来更是如虎添翼。至于单凭一个“也许”,是否就能引申出种种精采的“论证”,还是原作者仅仅不想把话说满?你我都不会算命,这种神机妙算的事最好还是交给能者去处理、读者去判断。

你听过的柏拉图名句:“真理之前,我们同样无知”,今天总算有点深切领悟的感觉了吧?哲学追寻的是真理,但大家发表的都只是意见,假如真理的化身突然现身叫阵,恐怕海德格尔也得落荒而逃。这次的教训让你开开眼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文化沙漠,其实我国处处卧虎藏龙,高手多如首都的收费站。

哲学的基本态度是反思。我恍悟今是昨非的结论,就是劝不学无术的你,下回若还想继续靠你那丁点微末道行骗稿费,最好先学人家多挑几个笔名,随便什么如花、似梦的都行;免得一旦被盯上,弄得臭名远播不说,还连世界杯都没时间安心看,真是对不起体育版的那些赌球专家。何苦?

贵人事忙,不贵的人其实更忙。若还有兴趣继续谈尼采,请各位自便,恕在下不奉陪了。哲学?一边凉快去!来!巴西让半球,谁有兴趣?

2/7/2006 《南洋商报》《人文》版
附注:题目、内容均被编辑删改,这里恢复原貌。
附注2:巴西负法国0-1;其实我不赌球。